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29
2017-03-29 第01版:一版 【字体】大 |默认 |

中民投支招民企走出去

心得:“资本聚合+抱团发展”模式能更好规避风险

作者: ■本报记者李仁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99

    在过去的一年,投资保护主义兴起,全球跨境直接投资FDI下降了13%。同时国内的监管也在加强,商务部点名很多企业在非理性地“走出去”,而民众也对内资外逃、外汇管理等问题有所担忧。
    在一系列新的形势之下,“企业‘走出去’变得更难了”似乎成为一种呼声。
    刚刚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中国民生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民投”)在“一带一路”布局上的领先实践,成为各国关注热点。在此期间,中民投方面就民企“走出去”支招。
    “‘走出去’变困难其实是企业的投机行为,而真正的投资并不会面临额外的障碍。”中民投总裁李怀珍发表观点说,“产融结合”、“一体两翼”等创新机制往往能为合作双方带来共赢,这种合规的、真正的投资,受到的是各国政府的欢迎而非壁垒。例如,2016年4月,中民投在8个月历经八国严格的审查后,顺利完成了对美国保险巨头思诺保险国际集团的收购。
    李怀珍强调,面对一段时期内资本集中的流入、流出,任何国家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投机性的审查都是合理的。相比之下,不同市场规则间的差异性,对投资的流入、流出影响更大。
    谈到全球跨境直接投资,李怀珍建议,企业“走出去”要考虑区域分布并综合评价市场风险。
    在民间投资下降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家全部由民营企业组成的大型投资集团,中民投在短短两年之内资产管理规模就扩大了7倍,增长之快有目共睹。
    李怀珍认为,中民投模式的成功,主要归功于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助推,以及公司自身的机制加模式。
    形势的助力主要来源于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上,中国对外国际收支平衡表从过去的贸易主导,转向现在的资本主导,且资本输出大于资本输入,综合体现了中国的雄厚经济实力;二是投资主体层面上,民营资本在国内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民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原始积累,寻求市场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
    “中民投的快速发展是一个机制加模式的结果,机制是民营的机制,模式是抱团的概念,是联合的概念。”李怀珍认为,与过去民营企业的“单打独斗”相比,中民投所创建的资本聚合、抱团发展这种新模式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显示出很大的生命力。除了“机制+规模”,“规范+创新”也是中民投的核心。
    中民投作为一个平台公司,在“一带一路”战略上的定位就是抱团“走出去”。经过这两年多的探索,中民投建立了抱团“走出去”的模式,而这一模式,也在民营企业界引起了效仿。
    就近两年民投模式的发展经验,李怀珍介绍说,第一,中民投成立了强大的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聚集了全球多位政要和经济学家,为民营企业“走出去”贡献智慧;第二,中民投选择以东南亚、新加坡为支点进入东盟。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建立中国产业园,把中国的优势产业带到东南亚,同时医院、学校都在同步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在新加坡这个远东金融中心,中民投可以借助这个市场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第三,“走出去”的同时,“一带一路”这个平台也可以引进来;第四,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要建立强大的品牌和团队。
    据了解,中民投在布局“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比如在东盟国家,会根据产业园的实际项目需要,与政府、商会进行讨论,建立培训基金培养当地人才。不仅如此,中民投还在雅加达当地大学举办为期1-2个月的蓝领培训班,学员培训合格之后到产业园工厂去工作,效果非常好。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