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3-24 第01版:一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江苏要靠制造业走向未来” |
省委书记李强表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并着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
作者:
【记者庄道秋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97 |
|
|
|
|
|
|
“江苏靠制造业起家,也要靠制造业走向未来。”日前,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全省制造业大会上这样表示。他强调,要紧紧围绕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强省目标,提振信心、唤醒状态,大力振兴制造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为建设经济强省提供坚实支撑。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江苏从制造业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制造业总产值达15.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8、全球的3%左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奠定了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制造业,就没有江苏今天的发展局面。 江苏拥有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巨大的运输网络和消费市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具有较强优势的制造业生态链,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倒逼动力。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江苏制造实现弯道超车面临重大机遇。“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攀升,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 李强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加快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做好增量带动、以“新”促“高”的文章,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集成电路、物联网、新材料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新增长点。做好存量提升、推“陈”出“新”的文章,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推进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服务化,通过“互联网+制造业+服务”的聚合裂变,打造制造业升级版。 李强强调,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各地要把自己的优势和潜力研究透,找准方向、明确目标,下功夫做大做强做特;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 李强要求,要从社会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等多方面入手,营造尊重企业家、崇尚劳动者的氛围,靠有效的制度给企业稳定的预期,加快人力资源、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的改革,着力打造新常态下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江苏省省长石泰峰就推动制造强省建设作具体部署。他说:“要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相配套的新型制造体系,加快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加快推进制造业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推动江苏制造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要紧紧围绕制造强省建设目标,全面提升江苏制造核心竞争力,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上、产品质量品牌上、创新人才支撑力上、企业国际化水平上下功夫,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 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总裁薛驰在交流发言中表示,目前,中天科技已获得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通过了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中天储能被工信部认定为2016年锂电池行业唯一一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我们体会到,只有加大实体经济的有效投入,才能推进智能制造,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 大会表彰了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优秀企业、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代表,无锡市工商联、苏州市工商联受到表彰。同时,发布了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两份文件,推出了一系列振兴制造业的政策举措。 >>链接 江苏出台26条措施振兴实体经济 【本报南京讯】日前,江苏省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振兴全省实体经济开出了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制造业领军企业等26张“药方”。 意见共7部分26条,分别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政府层面为发展先进制造、振兴实体经济制定了诸多支持政策。“此次出台的26项政策中,有20项政策为省政府正式文件中首次明确,是实招,有突破,必将为实体经济振兴注入强大能量。”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说。 为引导企业加快制造模式创新,意见规定,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优秀示范企业,政府将按照其研发成本、创新成效等给予相关企业不同程度的资金奖励与税收优惠。此外,意见还鼓励制造业企业对标定位,积极打造制造业领军企业、培育行业单项冠军、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