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15
2017-03-15 第01版:一版 【字体】大 |默认 |

专项转移支付不能游离于监督之外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3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规模,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12.2%”。
    不断压缩专项转移支付比例、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份额,是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呼吁的改革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努力的方向。早在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樊芸就提出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连续数年不降反增、资金划拨和去向不透明和缺乏监督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201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樊芸等全国人大代表对2014年的财政决算和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安排进行初步审查。结果就发现了5万亿元的转移支付里面,竟然有1.5万亿元没有申报单位的现象。此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压缩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份额的要求。
    所谓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各部门财政为照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平衡地方财政支出落差等用途而划拨的三类转移支付资金中的一类,简而言之,专项转移支付的特点是“一事一钱”,钱事对应,但具体数额因事而异;而“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则按区域逐年定额。
    但与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相比,在运作机制上,专项转移支付存在透明度低、缺乏应有的监督程序等问题。尤其是资金多由各部委具体掌握和分配,可能就此引发一些地方笼络部委官员以多争取资金的“跑部钱进”的现象,导致地方上获得资金的多少,往往与真实需求错位,反倒是地方公关能力成了重要决定因素。
    惟其如此,专项转移支付的数额和比重越大,越不利于廉正建设,不利于政府行为的公开透明。因此降低其数额和比重,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比重和规模,更有利于平衡中西部地区的财力差异,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
    目前,中央政府已经开始这项改革。2011年,中央对地方各类转移支付接近4万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还不到一半,只有1.8万亿元,而专项转移已高达1.7万亿元;但2012年,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总额21471.18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3.3%。
    据樊芸介绍,专项转移在总体转移中的合理比重一般在30%。但到去年,仍处在39.4%的高位。可见任务还没有完成。而今年国务院则计划降到38%。还需要加油。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彻底做到杜绝“跑部钱进”现象,仅仅压缩专项转移支付比重,毕竟只是技术手段,而提高透明度、将资金支付的整个流程以及考核标准、结果等一干事宜置于公开透明的监督之下,则是根本性的治理途径,更是政府对人民的交代。反而言之,即便是目前相对而言较为正规的税收返还和一般转移支付,也不是完全的一泓清水,也一样需要用公开透明来进行过滤。
    所以,将可能寻租的权力与能够摸鱼的浑水相隔离,固然重要,而让权力游泳的水体清澈透明,则是彻底的一劳永逸。这当然不是轻而易举之功。但眼下却要排除各类障碍,比如,在已经排除国防和外交支出属性的前提下,以保密为借口的“公开是有方向的”的说法,无疑是不情愿接受监督的搪塞之词。这样的心态不扭转,人大代表们的呼吁就不能彻底落实,希望有关部门切实体察和重视人大代表所传递的民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