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13
2017-03-13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大手牵小手”邑商再出发

广东江门市首创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导师制

作者: ■粤商宣本报记者傅春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95

    经过30多年发展,广东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逐步启动新老交替程序,进入接班换代高峰期。近年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新生代教育培养工程,成效显著。近日,记者走进江门,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对新生代教育培养的心声。
    “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性的导师制给我们带来的广阔平台,近距离与导师贴身学习,实现了商界的言传身教。”江门市新生代企业家商会会长冯永文有感而发。他的导师正是市工商联主席、市总商会会长、维达纸业国际控股董事长李朝旺。在江门市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导师制实施一周年总结会上,11位导师的徒弟们正在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2015年9月,江门市新生代企业家商会成立。时隔仅数月,具有“江门特色”的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导师制便酝酿而生。
    导师制搭起了“大手牵小手”的平台。相比于其他地方的课堂式、讲座式导师制,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导师制采用“师徒结对”方式,制定实施《导师聘任制度》,让徒弟贴身跟着师傅学习,感受邑商精神,这种新颖的模式也是全省首创。
    “记得有一次,同学们一起来到导师汪南东的企业参观,从导师到工人的工作状态,我们学到工匠精神。而且从导师与工人一起吃饭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导师的企业家精神。”导师汪南东学员、江门市宝鼎通行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宝生说。
    回首担任导师的这一年,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汪南东坦言:“学员们都很有特点,而且有激情、有拼搏精神,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新生代企业家的未来,我从他们身上也学习到了很多。”
    “江门商界的未来在新生代身上,我们要做好邑商精神的传承。”导师制实施一年来,让李朝旺看到了成果。他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来,我们还要加强联系,确立座谈地点,实现经验、观点的交流碰撞,并在这个平台上加强合作,实现抱团发展,助力江门经济社会大发展。”
    2016年3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杨启儒带队到江门调研新生代培育工作,充分肯定市工商联(总商会)对年轻一代企业家的培育工作,认为“师徒结对”的导师制模式创新,可以在全国各个城市推广。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