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09
2017-03-09 第01版:一版 【字体】大 |默认 |

今年“去产能”需要更多智慧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5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
    这个目标无疑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在去年已经压减6500万吨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今年再压减5000万吨,在去年已经退出2.9亿吨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今年再退出1.5亿吨,然后再淘汰煤电产能,这些原本就是负重爬坡、再上楼梯;何况今年任务看似数量大幅度降低,但实际上要啃的都是“硬骨头”,难度只会比去年大而不会小。
    我们注意到,去年去掉的产能,大多是停产、半停产的无效产能;而今年,地方上能够用来“报数”的指标没有了,需要实实在在去除正在运营的产能,任务压向正在生产中的一些企业,所以难度会加大。这些企业退出产能之后,他们的遗留债务问题、职工安置问题等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可以说今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方面将进入攻坚阶段。
    不仅债务和职工安置任务沉重,根据去年的经验,在去产能同时,往往引发的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也在考验着具体的去产能措施的科学合理程度。大家都看到了,去年是去产能工作的第一个年度,才刚刚开始,但无论钢铁或者煤炭,其市场价格都随之浮涨甚至飙升,其中钢铁综合价格到今年3月份已经刷新4年来的新高;煤炭价格去年将近翻了一番,飙升程度之剧烈,曾被社会上称做“煤超疯”。
    随着价格反弹回4年前的高度位,一度“寒冬度日”的钢企盈利转好,由亏到赢,目前大家都在拼命生产;煤炭行业在价格反弹的刺激下也心痒眼热。由此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产能倒是去了,但产量却比前年增加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去产能工作面临两个选择,或者以行业平均赢利线为基础随时调整产能去留的分界线,或者继续执行既定的计划。
    为什么要以行业平均赢利线作为依据?因为去产能伊始,最初的动力之一,就是要解决行业过剩造成的利润率下滑造成普遍亏损的问题。现在大家都能赢利,都有钱可赚,那目标不就达到了吗?当然这毕竟不是去产能的唯一目标。但产业升级和调整产业结构,无疑也要考虑和兼顾市场需求,也要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但如果要严格遵循既定目标、按照国家发改委解释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到80%的理想目标迈进的话,不仅难度进一步加大,途径和步骤也将需要变更和调整。因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期待由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本身去实现自我淘汰,剩下的只能是以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资质标准和法律法规手段去实施去产能。
    而依据质量环保等资质标准和法律渠道去产能,能去掉的产能数量,就有可能与事先的计划目标不一致。也就是说,年初定下的任务、计划等等,未必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也许会超,但也有可能不够。
    对于可能面临的这个矛盾,不妨将矛盾次序倒置过来,先根据环保要求和技术进步要求划定资质淘汰底线,根据各项评价指标分门别类和定性评级,由此统计需要淘汰的产能的规模,然后根据淘汰的时间进程逐年分解。假如出入太大,再考虑对年度计划予以调整。但无论如何,对类似“地条钢”的高污染和粗制滥造落后产能,一定要清除出市场,即便其有一定的产品需求也不可心慈手软。
    这就对环保和技术资质标准的设定的可许性和合理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方面,不妨集思广益,寻求最大化的全社会共同利益重合点。尽量避免“一刀切”式的行政命令。
    无论如何,市场需求要尊重,供求平衡要保持,这是前提,但产业结构也要调整和升级,也要坚定不移推进。期待以全社会的智慧寻找出一条产业重生的捷径坦途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