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3-08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贵州省旅发委主任李三旗: |
让旅游成为新经济推进剂 |
|
作者:
■本报记者管弦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383 |
|
|
|
|
|
|
人物档案:李三旗,1962年7月出生,湖南安化人,曾任贵州省威宁县委书记,1998年任贵州省旅游局副局长,2013年任贵州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15年任贵州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2016年任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今年将进一步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创建活动,主动迎接大众旅游时代,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日前召开的2017年贵州省旅游工作会议上,该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李三旗表示,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绿色旅游、高效旅游和满意旅游,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使旅游成为新经济的融合剂、催化剂和推进剂。 曾经当过县委书记,1998年任贵州旅游局副局长开始至今已在旅游部门工作近20年的李三旗,说起贵州的旅游来如数家珍,2017年,贵州省将完成128项工作任务,力争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分别实现35%、30%以上的增长,入黔游客、入境游客分别实现30%、15%的增长。另外,还将指导和推荐西江千户苗寨、兴义万峰林、织金洞、遵义会议会址、万山朱砂古镇等申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指导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100个;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其中包括旅游文化、旅游城镇、旅游农业、旅游交通、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林业、旅游工业等。 随着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贵州省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交通优势、高速发展惯性优势,为贵州省旅游业下一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保障。李三旗说:“2016年,我们还干了一件事,全省动员10万人开展资源大普查,60%以上的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是新发现的,今年我们要按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做好山地全域旅游规划。同时,根据不同国家和国内不同地区的需求去开展旅游精品线路设计,全面提升贵州旅游产品供给的水平和档次,以此做到更加集约发展、高效利用、精准转化。”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23.9%和27%的增长。2015年该省接待游客3.7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12.82亿元,该省旅游业增加值占GDP9.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15%增至20.4%左右,旅游业成为贵州重要的支柱产业。该省明确,力争到2020年贵州省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8亿人次以上,人均平均停留2.5天,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该省GDP比重提高到12%以上,带动该省旅游综合投资1万亿元,增强旅游对消费、投资、扶贫、富民的促进作用,确保旅游经济总量、质量和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整体来看,中国旅游业现在处在一个逐步强大、快速升温、整合发展的新阶段,贵州旅游发展更是风生水起,已进入升级版的时代。”在李三旗看来,集约化是贵州旅游发展要坚守的底线,因为贵州没有大块的土地,比如说无人区,一划就是几十万平方公里,或者几万平方公里的大区域做支撑,做一个大景区。贵州的土地、人口和生态在西部的一些地区已经达到饱和。所以,必须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这是守住生态底线的要求,也是贵州旅游发展的新路。 “在贵州提出的发展数据经济、绿色经济、旅游经济和县域经济当中,旅游和其他三个经济都密切相关。”李三旗认为,旅游只有和大数据结合起来才能插上翅膀,形成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大数据旅游,形成一种更加智能、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发展模式。而旅游与绿色经济结合,就形成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现在旅游经济对整个旅游业态和旅游产业的绿色性要求都很高,在贵州肯定是要先行先试的。旅游还得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旅游脱贫、打造旅游强县,现在贵州全省以生态和旅游为主导打分、考评政绩的区县有30多个。 “而要做到集约化,市场拓展、国际视野、旅游服务质量三个方面则是必答题。”李三旗认为,旅游经济是以人为核心的经济,首先要做好市场。而因为空间的有限性,自然的稀缺性,资源的宝贵性,贵州旅游市场开拓必须把握四个原则:一是高效旅游,就是追求资源、市场和效益的高效利用、开拓和收益;二是绿色旅游,就是要做好生态保护,发挥生态优势,绿色建设、绿色管理、绿色出行、绿色服务,用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理念谋发展;三是满意旅游,要提高服务水准,把游客满意度服务作为一个品牌来创建;四是精准旅游,就是要找到精准市场,重点打造中高端旅游,开展精准营销,要做到优质资源与优质市场的精准对接,实现效益转化的最大化。 其次,要高起点谋划,国际对标,重点打造中高端产品,重点在国际市场上寻求突破。国际市场各个国际和地区的文化、信仰、语言、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和接受信息的方式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不可能用一套产品满足所有的客源市场。这就要求在谋划业态、策划产品、品牌营销、市场推广的全过程中寻求思想情感的交集,找到最大公约数,才能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游客心中产生同频共振。李三旗举例说道,比如茅台酒,人人都喜欢喝,就是平时不饮酒的游客,到了贵州,也得尝尝茅台。比如户外山地运动,人类都有回归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游走山水间,释放心情,返璞归真的共同心灵需求。就是要将这些特色产品串点成线,成片整合,最终形成符合国际市场的大产品。 最后,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一是用“大数据+大旅游”来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整合了若干朵云,如交通云、健康云、农村产品云等20多种云,建设旅游云,实现免费开放、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精准研判。二是严格监管,通过“1+3+N”的模式,健全监管体系,形成监管机制。三是严格行业标准,通过明察暗访和对游客投诉的认真处理,对达不到标准的降级降等,甚至取消资格,让旅游监管“长牙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