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08
2017-03-08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创新引领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研发制造基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柳州模式”探寻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09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日前,《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采访时了解到,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以创新引领为第一动力,柳州市正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到2020年,柳州市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规模将居国内前列,形成年产40万辆的生产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将柳州打造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该市创新制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政策措施,创出了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的新能源汽车“柳州模式”。
“汽车之城”的未雨绸缪
    数据显示,十几年来柳州市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基本保持4年翻一番。在2002年刚突破百亿元的基础上,2010年突破千亿元,2016年突破2400亿元,再上新台阶。2016年,柳州市汽车整车产量以245万辆,连续6年居国内城市汽车产量前5位,并且全部为自主品牌,成为全国生产自主品牌汽车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汽车之城”。2016年柳州市SUV以67.5%的增速,高于全国SUV细分市场销量增速23个百分点。柳产MPV以销量118万辆,继续居全国首位。“神车”五菱宏光更是以65万辆的销量,成为国内各类乘用车2016年度销量冠军。上汽通用五菱合资14年,实现了27倍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27.4%,至2016年累计销售收入超过5860亿元,纳税超过460亿元,并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微车制造商到轿车、MPV和SUV产品线全覆盖的主流乘用车企业的转变……
    柳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认识到,随着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提速,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必将大幅提升,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国家及广西区层面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广西新能源汽车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0年)》等一系列指导和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柳州市作为国家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汽车产业是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是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之一,也是柳州“十三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深入广泛调研,柳州市政府日前出台了《柳州市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推进意见》),将总体思路明确为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气动力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新能源车专用底盘,加快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智能控制等领域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打造本地完整的配套产业链;加快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力争将柳州市建成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研发制造要地蓝图初显
    其实,柳州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征战早已牛刀小试。目前,上通五宝骏E100、广西汽车集团3款车,延龙公司两款车共6款新能源汽车成功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柳州市的新能源汽车获取国家公告目录达11个。与此同时,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基地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0万辆生产能力,上汽通用五菱宝骏E100开始投放市场,柳州市已有超600辆车投入公众体验,其他新能源汽车产品继续研发,计划明后年陆续推出新车型。东风柳汽新能源轿车S50EV和新能源多功能车S500EV已完成研发及试制,目前正在办理上市公告手续,计划2017年上市。广西汽车集团、延龙汽车也一直在做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及技术储备。民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以商招商”取得重大突破。民企柳州延龙成功引入A股上市公司——保千里集团进行战略投资,为延龙下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和专用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推进意见》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柳州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规模居于国内前列;骨干企业和产品具备国内市场竞争力;整车、零部件形成完整生产配套链条;相关服务业同步发展,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生产性服务业、新兴业态等相关环节共同构成良好的产业生态。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形成年产40万辆的生产能力,2016-2020年柳州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3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占汽车产业的比重为9%,占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30%。为达到这一目标,柳州将重点扶持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设计及产业化,整车生产线建设,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充电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示范等领域项目。
多管齐下共推新能源产业
    为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优势竞争产业,柳州市量身制定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通畅资金渠道。积极引导自治区汽车产业发展基金投向新能源汽车企业和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自治区资金项目计划,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支持;鼓励商业银行融资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运用“PPP”建设模式,推进新能源汽车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骨干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实验室、汽车试验场等产品研发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零部件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发技术装备水平。
    大力培养和引进新能源汽车研发专业人才。落实新能源汽车人才优惠政策,在政策、待遇、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协助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支持企业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和招聘海内外高端人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同时,为鼓励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对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汽车产品公告的柳州市行政区域内具备独立法人的汽车生产企业,在5年内,市财政每年安排财政预算资金,本地企业每获得一个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存而荣获“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荣誉的柳州市,为在该市范围内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日前专门出台了《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柳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2020年)》(下称《推广意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全面推广”的思路,将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发现,这份详实的《推广意见》不仅对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提供极为优惠的政策,为方便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提供了非常具体有效的保障措施,文件最后的“保障措施”中还明确规定,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的领导小组,由柳州市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柳州市发改委、金融办、财政局、公安局、国土局、交通局等20多个重要部门组成,特别强调要“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强化督察考核,纳入绩效考评”。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业内人士对柳州的创新加实干非常认可,普遍看好“柳州模式”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未来市场,认为为切实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柳州确实已用实际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而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涌现出的巨大商机,已让嗅觉敏感的投资市场闻风而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