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07
2017-03-07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五位全国政协委员答记者问

作者: ■本报记者张文燕姜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93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首场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主题是“政协委员谈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厉以宁、陈锡文、杨凯生、常振明、钱颖一等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结构性调整尚未结束,转型阶段拐点不符合实际”,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在会议一开始就表示,中国现在正处在转型阶段,要从原来把速度和数量放在主要位置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效率和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方式。我们的国情表明,我们是在不断的转型、不断的改革当中达到新的位置。
    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以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被看作是使中国经济变得更好的出路所在。因此,如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成为两会期间委员热议、外界关心的首要话题。
    全国政协常委陈锡文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意义重大,不仅是由需求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更是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效益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三农’问题的主题和主线。这就说明我们很多农产品生产都存在一些不适应需求的问题,都需要进行改革。”陈锡文认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最重要的是两方面的创新,即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农业经营体系方面的创新。“农业科技的创新是指从良种培育到栽培养殖技术的创新,一直到后续的加工储运等,都要采取新科技,让它产生更高的效益。”同时他指出,农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经营、土地托管、代耕及购买服务等方式集中生产,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来享受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带来的效益。
    “我国的工业企业在供给侧改革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2016年,虽然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都超额完成了去产能的任务,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停产、半停产的无效产能,而今后的工作将指向正在生产中的一些企业,难度会加大,这些企业退出产能之后,他们的遗留债务问题、职工安置问题等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可以说今后供给侧改革在这方面将进入攻坚阶段”,全国政协委员常振明则在回应企业供给侧改革情况时说,“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新,要用科技的手段来补这个短板。科技含量对企业来说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别人没有的我有,大家都有的,我的性价比竞争力更强。常振明认为,要做到这两点,只有靠创新来提高产品的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是机遇,但前提是企业通过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使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降低企业的杠杆率为重中之重
    杨凯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政府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时,在去杠杆方面,稳步推进,而不会在短期内剧烈的调整。“总理在报告中提到,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的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我想这就是去杠杆的重点。”“要积极稳妥的去杠杆,其难点是如何有效地、顺利地、尽可能平稳地把去杠杆工作做好。”杨凯生说,“根据统计数字,我国工业企业的杠杆率大概是167.6%,而资产负债率大概超过56%。企业的杠杆率确实偏高,如果不降下来,不仅直接拉升了企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无法和去产能衔接,也难以和企业保持可持续健康运营衔接。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用改革的办法积极稳妥地实施去杠杆。
    委员钱颖一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中国杠杆高的性质与不少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主要集中在企业。而企业去杠杆与消费者去杠杆有很大不同。比如企业去杠杆,可以用的一个工具是债转股,它可以在去杠杆的同时并不极大地减低需求,这跟消费者的去杠杆导致需求的减少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同。在这点上,我们往往拿国外经验教训直接类比到中国的企业。企业的去杠杆问题,我认为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问题是直接相关的。”
    防范金融风险不可掉以轻心
    杨凯生在记者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他指出,银行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银行不良率为例,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的不良率达到是1.74%,是去年四个季度当中最低的,不良贷款的增加额甚至是近三年来最少的。在去年各家商业银行普遍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核销力度的同时,银行存款拨备率保持在70%以上。根据杨凯生的了解,目前银行业消化不良贷款的损失或者稍微暴露出来的不良贷款潜在损失的能力是充分的。”
    杨凯生同时表示,对于流动的风险,如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外部冲击和汇率带来的风险、理财产品有可能存在的跨市场、跨交易风险等,实际上有关部门都在加强管理之中。“目前我对中国的金融风险还是两句话:第一,不能掉以轻心。中央提出的‘要高度重视,把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有道理的。第二,对中国的金融稳定,我们要充满信心。”
    同样针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常振明认为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自律同样重要。“近年来,无论是从外部监管还是金融机构的内部,都强调防控金融风险,特别是强调金融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对金融机构的要求就是金融要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水平和能力,防止脱实向虚,金融要做好自己的主业等。所以我认为从实践上来说,外部监管和内部公司治理以及内部自律对于防范金融风险都是相辅相成的,同样重要。”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