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07
2017-03-07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民营企业体内流进了多少“新血液”

——中华工商时报2017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之四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曲若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5294

    对于企业来说,资金犹如人体的血液,须臾不可或缺。对于中小企业占主体的民营企业来说,资金的先天不足,就使他们之于资金的渴求显得尤为急切。
    当下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一直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他指出:“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完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我们看到,在2016年3月4日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当前民营企业重点要解决好的五大问题时,打头的就是融资问题。
    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金融监管部门到各级各类银行系统,从金融机构到资本市场,有关支持发展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政策举措不断出台,不断完善,融资渠道不断打通,资金“血液”正在更多地流向民营经济体内。
传统金融体系接力扶持企业发展
    2016年,从金融监管部门,到地方政府、各大金融机构,都在积极研究制定、探索能够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措施、办法。这一年里,通过创新金融模式、发展普惠金融,让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容易、简单、便捷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总结过央行在促进中国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做法,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较高的金融机构实行定向降准。
    央行还加强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尤其是社区银行优化业务流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还在设法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或担保。
    金融创新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供给功不可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规模。扩大了质押范围,同时积极发展供应链融资和创业担保贷款,并且在拓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方面积极探索,推出供应链票据和定向可转换票据等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融资工具。
    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和各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企业也在调整自身结构,升级转型。
    在深圳,依托企业自身较好的创新性和发展性,加上政府信息公开共享,一些银行开始探索适用于当地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模式。
    深圳领域实业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通过自主技术研发而提高利润率的企业,在投入项目设备上,获得了银行信用贷款200万元的额度,解决了燃眉之急。总经理卢毅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也考虑过民间借贷,而高额的利率让公司望而却步,赚的都是辛苦钱,不能让企业利润都贡献给他们。
    后来得知建设银行与税务局联网互通,通过税务局页面的窗口就可以测算出企业能获得多少额度的信用贷款,经过测算,可以拿到200万元的信用贷款,而且随借随还。这就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
    这种贷款方式就是基于大数据产品的设计理念,对企业纳税数据进行充分分析,通过信息交叉验证,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及信用水平进行判断。采取差别化的贷款额度设计,根据不同的区域、税种、客户纳税信用等级以及在银行开立基本结算户及纳税账户情况,设置不同的额度上限。
    其实,各地方政府和机构这几年都研究了不少符合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搭建了不少这样的平台,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开辟了不少绿色通道。
    广东省是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据记者了解,在广东省,政府用市场之手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共解企业融资难。2015年-2017年,省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66亿元,实施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省市共建科技信贷风险准备资金池、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平台等,为中小企业贷款增信,提供法律服务。
    福建省力推“税贷通”“税易贷”等金融产品,对纳税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发放无抵押贷款,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采用“政银保”合作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民营银行加速批复设立
    民营企业办银行,更接地气,更熟知民营企业更加熟悉中小微企业的特点和资金使用规律,以及了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痛点、难点在哪,更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民营企业的信贷产品,解企业燃眉之急
    作为近几年金融市场上无法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民营银行自2014年有5家“首发”后,经历了2015年的短暂沉寂,2016年再次迎来“井喷”式发展。2017年元旦前夕,梅州客商银行获批。至此,银监会已批准筹建17家民营银行,其中12家都是在2016年完成,武汉众邦银行、辽宁振兴银行及北京中关村银行等7家银行的批复更是集中在2016年最后两个月。
    线上商户正在成为中国民营银行争夺的优质客群资源。作为中国第一批民营银行的上海华瑞银行,历时两年之久开发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在线供应链金融系统,这也是该银行成立后的重要创新项目,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快速实现线上审批,线上放款和线上支付。
    最新数据显示,该系统投产以来,累积已为超过50家小微企业提供了3.5亿元的贸易融资;而融资成本较同期上海全市银行业中小企业贷款成本6.1%的均值大幅降低超过100多个基点,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发挥了民营银行的积极作用。
    无独有偶,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日前也表示,将在2017年重点开发针对小微型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8月微众银行开始在银行层面着手探索微小企业融资的新模式。微众银行成立了一个联合项目组,多个部门参与,以解决风险、数据、科技、开户等难题。顾敏希望,该产品可以在2017年的一季度基本成型并进入测试。
    知情人士透露,虽然两家民营银行技术选型、客群获得、商业逻辑有较大差异,但争夺线上小微企业的战略意图明显。
    在已获批的民营银行背后,是数十家民营企业的踊跃入局。腾讯、蚂蚁金服、用友网络、苏宁云商、银米科技、三快科技、三一集团、永辉超市、安徽南翔贸易集团等,都已身位民营银行的股东之列。
    监管层的鼓励态度和加速放行也为民营企业的热情添了“一把火”。2015年6月,银监会《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指导意见》正式明确了民营银行“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审批政策。随后在2016年间,监管层多次重申这一标准,并以加速审批的实际行动来表明态度。
    除了审批提速,民营银行的审批权限也被下放给地方银监局,同时监管层还鼓励民营银行向更多地区延伸。此前,民营银行的试点是从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开始的,2017年1月12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在下滑,针对这些情况,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在东北地区设立若干家民营银行,鼓励民营企业加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力度。
    已开业的民营银行,整体指标也基本符合监管要求。在经历了2015年的短暂亏损后,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民营银行资产总额1329.31亿元,各项贷款611.57亿元,各项存款428.2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0.54%,拨备覆盖率471.21%。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在机构网点数量受到严格限制、业务资质不齐全的情况下,试点银行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特别是几家银行在业务模式上扬长避短、积极创新,利用互联网渠道来弥补物理网点的不足,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带动了整个银行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在民营银行当中,不乏互联网企业的影子,他们依靠自身的便利条件,在经济持续脱实向虚的过程中,利用P2P为解决“两多两难”问题(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供应链金融在网贷行业资产端的创新优势明显。开心金服贷CEO周治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开具商业承兑汇票来确认应收账款,再由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或者兄弟单位进行连带责任担保,运用这样一种信用结构来为上下游企业进行撮合,这样就不需要借助其他担保或抵押手段,从而节约了融资成本。
    周治翰说,以往小贷公司做担保需要4个百分点左右,其中还有再担保需要1个百分点,这方面省去以后可以节约4到5个百分点的融资成本,现在供应链金融综合成本在8.2%,比银行利率资金水平高不了多少,并且没有附加成本,企业比较喜欢用这种方式融资。
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大力发展多层资本市场,是近几年国家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不再是大企业的世袭领地,中小微企业也能加入其中,享受到资本市场更低成本的资金补给
    2016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多项政策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安永全球IPO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证券交易所共有225家公司首发上市,较2015年增长了3%。
    2016年下半年,上证指数3000点以上企稳,证监会加快IPO审核与发行速度,下半年共发行164宗IPO,筹资人民币123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69%和330%,仅11月便有52家企业获得IPO批文,总数接近1-5月的数量。
    与主板步调一致的中小创也在2016年表现不俗。
    经过13年的成长,一批知名企业从中小企业板走了出来。比亚迪、苏宁云商、海康威视、金风科技、科大讯飞等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5月27日设立以来,已经成长为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高效融资平台,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思路,中小企业板在促进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活力、推进技术创新、提供就业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直以来,主板市场再融资都要比新三板更加严格,再加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使命,使得新三板诞生和不断壮大,而中小企业的“资金饥渴症”,正是新三板扩容不过3年就迅速发展至10505家(截至2017年2月8日)规模的内因。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24日,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达到10715家,挂牌企业累计股权融资已达2900多亿元,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从企业角度出发,市场融资环境的宽松会加大公司设立子公司对外投资的力度。”一位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
    安达科技近日进行的对外投资事项,便印证了这一观点。2017年2月6日,这家生产磷酸铁、磷酸铁锂的挂牌公司称,其现有产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为扩大现有产能,将出资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而该公司本次1亿元的出资金额,就来源于股权投资。
    显然,更多挂牌企业“懵懵懂懂”挂上新三板后,已经开始学会利用这个资本市场发展了。实际上,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发展,正是新三板2013年底扩容的初衷。
    2017年新春伊始,证监会表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继续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行上市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
    武汉某新能源研发机构人员魏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久旱逢甘霖,证监会表态如同‘强心剂’,有利于帮助中小型环保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对于优质企业而言,新三板将是首选。”魏坤认为,新三板因门槛低、挂牌费用少、速度快等优势,可以成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首选,但成效还要看后续具体措施。
    众所周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而业内一般把区域性股权市场、场外市场等称为“四板市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下简称《通知》)答记者问时表示,为落实《通知》要求,证监会将一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支持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在职责范围内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推动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合作对接。
    业内专家表示,此前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粗放,很少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很多新兴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孵化发展和资金支持。通过区域性股权市场可以拓宽股权融资,在包括“四板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的培育之下,进行股改后的企业,其发展更加规范,融资的路径也在增加。
    证监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共有40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总数达1.74万家,展示企业5.94万家,2016年全年融资总额达2871亿元。其中,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数量已达13521家,超过新三板。
    “沪深交易所吸纳新公司的能力在增强,新三板的功能也越来越突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法律地位和运行规矩明确了,它对解决民营企业的股本融资会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业内人士表示。
    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活水”,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看到,自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一根深蒂固的问题迎来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机关到金融机构给予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们相信,民营企业融资这一难题会不断得到缓解。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