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03
2017-03-03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研讨会举办

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创新思路

作者: ■本报记者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356
    区域发展,要由过去的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来转换
    解决两极分化问题,首先是发展理念要创新,区域间要联动发展
    要成为一个创新高地,首先它要成为一个改革高地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际经济政治新形势,不同地区的发展出现了分化态势,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许多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
    据2015年数据,研发投入占2015年的比重全国平均水平是2.07,东部地区是2.58,中部地区只有1.46,西部地区只有1.19,差距很大,只有西部的陕西达到了2.18,是唯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省份;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占GDP的比重全国平均水平是20.31,东部是26.79,中部是14.18,西部是10.29,东部远远地超过中西部的占比,只有重庆达到了25.6,是唯一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见,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产出上在创新发展上是严重滞后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魏礼群指出,区域发展差距拉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大局,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构调整
抢占新经济新动能培育制高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指出,新资源新环境条件下地区经济能够脱离既有基础重造而实现后来居先。在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环境下,在科技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日新月异的条件下,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一体化的市场、开放的经济、共享的新型技术平台等,借助移植、承接、积聚、创新等手段,可以超越原有的经济结构而培育形成新经济新动态,而这使一些落后地区能够有效摆脱传统产业结构的羁绊,抢占新经济新动能培育构建的制高点实现后来居先。
    据范恒山介绍,近些年来,湖北、安徽、江西、重庆、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积极吸纳、移植高端生产要素和先进分享技术,实现了新经济新动能的横向转移和无中生有,新型经济形态或产业的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基本上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指出,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主要是两个要素,一个是高度能动性的地方政府,另一个是企业家、企业家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的积极能动性,离开了这两个要素谈区域的繁荣与发展都是对牛弹琴。
    对于区域城市同质化竞争的现状,仇保兴提出,差异化发展,他举例,当年杭州在与上海竞争发展的过程中,就明确提出四大差异化发展战略,一是旅游在杭州,二是住在杭州,大力整治居住环境;三是学在杭州,大力推动杭州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四是创业在杭州,大力改善创业环境,比如马云当年在居民楼创业,就受到政府关注与扶持。
创新要素驱动
“三有”青年是新动能主力军
    南开大学教授郝寿义认为,区域发展,要由过去的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来转换。资源要素驱动最关键的就需要大项目、好项目,它是靠资本来驱动,所以需要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但这种思维它是一种复制思维,也是一种跟随思维。这种外生的资源要素驱动如何转化为内生的区域创新动力呢?郝寿义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思维,由复制思维、跟随思维变成创新思维,区域政策的重点要注重从政事制度安排向非政事制度的引导和刺激。
    国务院参事徐宪平指出,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当务之急是理念创新先行,这是首要前提。他认为,要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必须全面推进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模式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最重要的是理念创新先行,最核心的是技术创新突破,最活跃的是模式创新推放,最紧迫的是制度创新引领。
    徐宪平谈到,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一些地方仍然还是习惯用传统的思维和旧办法老模式来推动创新发展,比如喜欢抓大放小,眼睛老盯着大企业大项目,对中小型创新型的企业重视扶持不够,喜欢用选拔式的方式来圈定扶持的企业、产业、对象,喜欢依靠建园区上项目和投资的手法来推动创新,而对于技术开发和人才开发的投入不够,对人才的激励和包容度不够,但事实上在调研中大多数的中小型的创新型企业都是小企业轻资产高科技年轻人,许许多多双创时代的有梦青年是“三有”:“心中有火充满激情,眼睛有光充满智慧,手中有料充满技艺”,这些才是新动能的生力军,是需要政府关心和扶植的重点对象。
    徐宪平呼吁,给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一些自主权,多把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放在中西部,允许它先行先试的政策可以覆盖所在地的企业和高等院校。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创新高地,首先它要成为一个改革高地。
区域间最大问题
没有实现先富带后富的机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指出,应该在区域分化中寻找培育增长动力,目前中国在区域间一个最大问题是没有实现先富带后富的机制,按经济发展规律,现在人均收入8000美元的阶段区域之间是应该协调发展起来了,我们一直呼吁协调发展,但是现在区域之间的差距在扩大,这种分化态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素分化,落后的地区如东北、西北、西南这些资金人才的要素都向外面走;第二,产业分化,资源性重型的产业都在落后地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都在东南方;第三,所有制分化,如东北西北地区国有企业不行了,民营企业也不行了,但东南方地区却相反,民营企业很好,国有企业可能是有点困难,为什么,调查东北西北地区民营企业是依附在国有企业身上寄生性的,所以就出现了这个所有制分化;第四是收入阶层分化,调查发现,凡是落后地区阶层之间的分化都比较严重,同时中低收入人群比重高,收入低的多数人口,对当地的消费没有形成能力。据2015年数据,中国农村20%的低收入阶层人均每天收入不到1.38美元,低于世行的1.9美元的水平。
    马晓河指出,解决两极分化问题,首先是发展理念要创新,区域间要联动发展。区域间实现联动,是1+1大于2,要从过去的区域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包括资源配置,包括公共资源的分配等等,转向区域间的公平竞争与合作联动格局,从过去的双损转向双赢。
    其次战略上要创新,将培育增长带与培育增长级结合起来,凡是落后地区在节点上强大起来,通过点然后培育壮大,点和点联起来形成带,东北带、长江带这样的形式。
    其三培育新的区域增长动力,应将区域供给结构性改革作为重点:第一个,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供求结合的黄金点,拉动投资,拉动消费;第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但需差异化发展;第三是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购买能力问题,特别是落后地区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太低,购买力的核心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叫收入能力,第二个保障能力。应该拿出更多的公共资源去支持落后地区的中低收入阶层,让他们能从低收入贫穷转到中收入。他强调,要靠体制机制改革,来推动以上三个方面。依托中心城市
突破行政边界促进区域发展
    徐宪平谈到,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载体作用,中心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创新平台,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教育体系,高端的人才资源,现代的企业集成,同时这个城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思想产生摩擦,催生很多的新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强区域管理创新,区域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明确“四管”问题,再一个是区域管理立法。区域管理最终完善的标志是“四管”——谁管、管谁、咋管、管的效果,谁管就是要有权威的管理机构,管谁要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很多区域规划没有效果,主要原因是谁管不清楚、管谁不清楚。咋管即管理工具的选择要立法。最后管的效果在对规划和政策的评价,西部大开发搞、东北振兴搞这么多年,但评价机制就没有建立起来。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学良指出,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抓手是应突破行政边界,促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京津冀、长三角的发展,都是这个理念,通过同城化的联系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个里面会实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新的增长,形成1+1大于2的效应,而这个效应通过区域之间的协同产生了新的增量,这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动能。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