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03
2017-03-03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根植实体浴火重生——塑造和凝聚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21
    时光倒回1996年1月,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时年42岁的闫冰竹面临着人生最为重大的一次挑战。在北京宣武区右安门大街65号一座简陋的五层小楼前,作为党组书记、首任行长的闫冰竹主持了北京城市合作银行的开业仪式,由此掀开了一家银行成长的金融传奇,开启了一位银行家的逐梦之旅。
    上任之际,没有簇拥的鲜花,也没有夺目的光环,摆在闫冰竹面前的只有巨额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和犹如一盘散沙般的混乱架构。特别是1998年,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爆发了高达229亿元的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直接将当时资本金仅有10亿元、总资产仅有200多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服输精神,在闫冰竹的带领下,北京银行化解了风险,并连续几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完全依靠自身积累创造的税后利润核销了高达67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走出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开启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欲问秋果何累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回想那一段难忘的岁月,闫冰竹至今仍感慨颇多:“很多企业创业,可以用‘平地起高楼’来形容,北京银行只能说是在一个‘火坑’里浴火重生,用10年卧薪尝胆创造的真金白银,彻底化解核销了近百亿元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填平了这个‘大火坑’,经历了从死到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难忘历程。这也使20年来,审慎、协调、可持续的稳健理念,始终成为北京银行发展的坚定信仰。”
    一位监管部门的领导评价说:“北京银行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没有靠吃‘降压药’,而是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逐步增强‘体质’,实现稳健发展,这是对金融改革的贡献。如今,伴随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环境更加复杂,面对经济转型中可能暴露的金融风险,如何‘强身健体’、化解风险,北京银行的经验无疑具有典型意义。”
    闫冰竹认为:“大行底蕴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气质,这种气质由一家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开始注入、积累并传承。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家银行的精神永在。”企业发展“3年靠机遇,5年靠管理,10年靠文化”。经受了苦难辉煌艰辛探索的闫冰竹,不仅带领北京银行创造了成长的奇迹,更探索形成了国际先进的公司治理、领先同业的风险管理,持续推进组织架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塑造和凝聚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底蕴。“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凝聚成北京银行的共同使命;“诚信、稳健、创新、共赢”,展示着北京银行的核心价值;“战舰理论”“惩恶扬善”“以业绩论英雄”,渗透着北京银行团结协作、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企业精神;“建设服务领先的国际一流银行”,描绘了北京银行走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