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3-01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诸葛虹云:讲好中国故事 |
|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46 |
|
|
|
|
|
|
10年前,菲菲和丈夫来到波兰创业。尽管在波兰的生意蒸蒸日上,但和家人的疏远一直是菲菲内心的痛。然而,中欧班列的开通拉近了菲菲和家人的距离,她终于可以给远在国内的家人任意邮寄表达思念的礼物了。更让菲菲想不到的是,她的故事被蓝海云平台拍摄制作成视频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地关注。意大利Inter-railSpA铁路公司也向中欧班列抛来了合作的橄榄枝。 一个普通的人,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是外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最直观简捷的方法。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融通,正是打开“一带一路”大门的一把钥匙。 成功的试验田 毫无疑问,只有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才能有国际话语权;只有具有高超的传播能力才能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声音;只有抓好原创力才能传播好中华文化。文化“走出去”除了要拓宽传播渠道使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方式形成合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创新传播方式外,特别要注意构筑传播平台。 纵观国内,蓝海传媒集团于2014年推出的蓝海云平台可谓开创了融媒体对外传播的先例。它基于互联网与云储存,汇聚全球数千家媒体用户,成为一个媒体聚集的“媒体”。据悉,目前蓝海云上有6000多家注册媒体用户,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台上的视听内容通过其合作的数千家媒体,同步到达数亿受众,在全球进行规模化传播。 不得不说,蓝海云平台(BON CLOUD)已是历经数年锤炼之后,对外传播的融媒体创新成功的试验田。“要冲出试验田的园囿” “多年的实践经历和市场运作告诉我们‘讲故事’是时代的需要。于是,从2011年我们就开始探索和钻研,最终找到了蓝海云平台这种模式。”问及蓝海云平台的成功经验,蓝海云平台总裁诸葛虹云坦言。 如今,作为一个汇聚各方力量的开放平台,蓝海云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受益的平台。同时,随着社会各方力量的加入,可以共同“炒”好中国文化这道大餐。 深耕中国文化“走出去”20余年的诸葛虹云指出,文化“走出去”与经济“走出去”是相辅相成的,为什么中国衬衫等产品可以大量出口,而文化产品出口和文化“走出去”就有很大难度呢?这是因为,制造业大国并不一定就自然成为文化输出大国。 “作为一个实践者和摸索者,蓝海云摸索出了一条路子,突破了传统思维下的方式,在自己的小试验田上取得了成功。但文化的‘走出去’更需要市场和政策的紧密配合,需要创新模式、完善政策、加大力度、持久努力。”诸葛虹云说,“因此,我们期待冲出蓝海云这块试验田的牢笼,期待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把我们的试验田推广出去,从而助力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中国故事全球传播基金”诞生 “中国不缺好的故事,当务之急是要学会‘世界语’,学会国际语境‘转码”,用世界听得懂、看得懂的方式来演绎、输出中国故事。这就需要吸引更多的企业、机构、个人参与进来。”诸葛虹云说。 基于此,“中国故事全球传播千万亿基金”应运而生。作为国内首只专项支持中国故事全球传播、在国际传播领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重要指示的公益类基金,中国故事全球传播千万亿基金由中版昆仑传媒和蓝海云平台共同发起,并联合社会各方资源共同打造。它的宗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筹措中国故事全球传播专项资金,支持中国故事千万亿平台及相关项目,推动我国外宣工作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扩大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伟大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诸葛虹云表示,文化的传播历来都不是孤立的社会行为,而是多方合力。希望在中国故事全球传播千万亿基金的助力下,“中国故事千万亿平台”能够汇集更多优质的资源,传播更多的中国精彩和正能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