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01
2017-03-01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家用与租赁市场抢眼 市场有望高速增长 细分领域龙头初现

智慧医疗产业或将提速前进

作者: ■宗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4555
    智慧医疗是以"感、知、行"为核心的智能远程疾病预防与护理平台。"感"的挑战在于如何长期、精确、便捷、及时、无创地采集各种人体关键生命体征数据。"知"的挑战在于如何从大数据信息中挖掘关键生理特征,可靠、快速、高效地发现早期疾病和预测健康风险。"行"的挑战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数据模型,以实现大规模复杂健康查询的快速准确响应。智慧医疗需要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多种技术。目前,医疗物联网发展日趋成熟,逐渐进入产业化阶段,而面向大数据的云计算尚面临诸多挑战,为最终实现智慧医疗,需要在医疗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处理、分析等方面寻求突破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日前在北京发布了《201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约为3700亿元,比2015年度的3080亿元增长了620亿元,增长率约为20.1%。其中,医用医疗器械市场约为2690亿元,约占72.70%;家用医疗器械市场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约为1010亿元,占比27.30%。以3700亿元的市场总规模计算,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2万家,平均每家约2606万元,相比2015年的2169万元,平均每家增长约437万元。经营企业18.63万家,平均每家约199万元,相比2015年的165万元,平均每家增长约34万元。
    《蓝皮书》指出,预计在2017年,真正的智能化、具备连接功能的家用医疗器械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在未来5年之内,一定会替换及淘汰部分传统品类,对现有的血糖品类结构造成巨大影响,并很可能出现颠覆性改变。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格局正在不断变化中,除了上述家庭医疗器械市场获得突破外,医疗器械租赁市场也是风生水起。对此,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医疗器械分会会长柏煜分析指出,随着市场终端对医疗器械产品日益旺盛的需求,部分使用周期短、价格高的产品,绿色环保可重复利用的产品成为医疗器械租赁产品首选,目前国际市场上租赁已占比90%。
    家用医疗突破千亿元大关
    《蓝皮书》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70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6年间增长了约20.67倍。其中,医用医疗器械市场约为2690亿元,约占72.70%;家用医疗器械市场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约为1010亿元,约占27.30%。
    在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中,传统零售市场销售约为645亿元,约占63.86%;电子商务销售约为365亿元,约占36.14%。家用医疗器械在天猫医药馆的销量从2015年的23亿元,升至2016年的30.7亿元,增幅为33.4%。
    天猫医疗器械2016年TOP5大品类及销售占比分别为:血压计(20.00%)、血糖用品(16.65%)、轮椅(8.46%)、雾化器(7.27%)和理疗仪(5.6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三高慢病发病率的年轻化趋势,血压计、血糖仪仍牢牢占据前两名位置,并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店铺总销售状况。
    有数据显示,美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人均消费水平为国内的20-30倍左右,因此国内市场家用医疗器械提升空间还很大,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维持17%以上的年增长率。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发展逐渐由治疗向康复、预防阶段过渡,医疗器械已经开始呈现从医院用医疗器械到家用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在整个行业占比较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家用医疗器械占医疗器械产业40%的这一比例,家用医疗器械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蓝皮书》指出,预计在2017年,真正的智能化、具备连接功能的家用医疗器械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在未来5年之内,一定会替换及淘汰部分传统品类,尤其对现有的血糖品类结构会造成巨大影响,并很可能出现颠覆性改变。
    租赁市场风生水起
    在上述《蓝皮书》中,医疗器械租赁的发展也是一大亮点。
    随着市场终端对医疗器械产品日益旺盛的需求,部分使用周期短、价格高的产品,绿色环保可重复利用的产品成为医疗器械租赁产品首选。
    截至2016年底,国内已有8个省市14家企业开展器械租赁业务,其中包括北京市4家,上海市3家,广东省2家,陕西省、湖南省、辽宁省、四川省和重庆市各1家。其中国际孵化的租赁企业有3家,建立国际化洗消中心的有北京1家。
    医疗器械租赁使用,可以省去一次性投入、选择和维修的困扰,无需承担风险,服务快捷、灵活、方便,随时调换,绿色环保不浪费。目前国际市场上租赁已占比90%。部分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周期短,不使用但扔了可惜。数据显示社会上闲置轮椅2000万辆,护理床100万张,拐杖1000万根。
    在北京健租宝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锦全看来,医疗器械租赁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以中日状况对比,日本在2014年的辅具租赁金额(不含呼吸机、制氧机等)约合人民币170亿元。当时日本只有1.27亿人口,而中国则是13.68亿元人民币,是日本的10倍以上,而且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市场空间应该更大。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有60多万,失智老人有10万,上海失能失智老人共63万,两地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总和超过130万。
    医疗器械租赁收益目前主要分为押金和租金两部分,其中租赁价格:轮椅5-30元每天;护理床10-30元每天;拐杖1-10元每天。百姓自己付费占90%,福利付费占10%。租赁金额机构占比80%,个人占比20%。
    市场预期住行护理类医疗器械2020年预计达到100亿元,2030年预计达到2000亿元;呼吸类2020年预计达到50亿元,2030年预计达到1000亿元;康复设备租赁2030年预计达到1000亿元,国内整个租赁市场2030年预计实现4000亿元,在2050年预计达到万亿元市场规模。
    智慧医疗步入启动期
    与此同时,有迹象显示,智慧医药产业步入产业启动期,这意味着相关产业链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投资潜力。
    所谓智慧医疗,是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以“感、知、行”为核心,建立智能远程疾病预防与护理平台。业内人士指出,智慧医疗产业现已步入启动期,市场有望高速增长,细分领域龙头初现,但商业模式还有待完善。
    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
    一般而言,与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相比,智慧医疗具备多个优势。首先,利用多种传感器设备和适合家庭使用的医疗仪器,自动或自助采集人体生命各类体征数据,在减轻医务人员负担的同时,能够获取更丰富的数据。其次,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传输至医院数据中心,医务人员利用数据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能够提高服务效率,缓解排队问题,并减少交通成本。第三,数据集中存放管理,可以实现数据的广泛共享和深度利用,有助于解决关键病例和疑难杂症,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对亚健康人群、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快速、稳定的健康监控和诊疗服务,降低发病风险,间接减少对稀缺医疗资源如床位和血浆的需求。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倪明选表示,实现智慧医疗的关键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这两大技术的连接点是海量的医疗数据,或称为“医疗大数据”。医疗物联网中数据规模庞大,增长速度很快,传统的数据库技术难以有效对其进行管理和处理。因此,在智慧医疗体系中,需要引入专用于医疗服务的云计算平台,以较低成本实现高效和可扩展的医疗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并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强调数据的采集和利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虽然现有的电子病历系统能够以数字化方式保存患者在医院的检查与就诊记录,但这些数据有限。智慧医疗利用物联网技术随时随地采集各种人体生命体征数据并自动保存,比人工录入电子病历的数据量高出数个数量级。
    而数据的深度利用,即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从数据中发现隐藏的知识。例如,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变化周期、心率异常检测、生命体征关联变化模式等,由于涉及的数据种类繁多且规模庞大,这些知识难以凭借医生的经验以人工方式获得,而应用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分析这些数据,帮助医生诊疗疑难杂症。
    倪明选表示,智慧医疗是以“感、知、行”为核心的智能远程疾病预防与护理平台。“感”的挑战在于如何长期、精确、便捷、及时、无创地采集各种人体关键生命体征数据。“知”的挑战在于如何从大数据信息中挖掘关键生理特征,可靠、快速、高效地发现早期疾病和预测健康风险。“行”的挑战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数据模型,以实现大规模复杂健康查询的快速准确响应。智慧医疗需要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多种技术。目前,医疗物联网发展日趋成熟,逐渐进入产业化阶段。而面向大数据的云计算尚面临诸多挑战。为最终实现智慧医疗,需要在医疗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处理、分析等方面寻求突破。
    尚缺乏成熟商业模式
    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但表现出政府参与度加强、应用范围趋广、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互联互通更全面等特点。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除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外,政策及规范也有待完善。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不利于智慧医疗的发展,同时目前还存在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保护的缺失。
    医疗卫生“十三五”规划明确,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并进一步明确“3521”工程建设要求,即建设国家、省和市州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医疗主管机关将逐渐针对人群、服务范围、标准,出台相关监管规范,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
    随着应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逐渐成熟完善,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将逐渐拓广。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包括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随访、糖尿病患者随访、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
    据ABI研究公司的研究报告,2017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超过4亿台。在未来5年,在体育、健身以及临床上使用的心率监测器和可穿戴血压计等设备将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蓝牙等新型低功率无线技术将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相结合,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物联健康终端产品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健康业务重要部分,尤其对于管理慢性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充血性心力衰、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