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2-10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白酒价格“涨”声一片 |
分析人士认为:酒企业绩增长难以带来市场回暖 |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947 |
|
|
|
|
|
|
鸡年春节刚刚过去,白酒行业迎来了新的涨价潮。春节前大批一线酒企对旗下高端产品进行调价,在这轮涨价浪潮中,茅台贵为行业之首,虽然出厂价没有上调,但因为市场紧俏、销售趋紧,终端价格仍然一路狂飙,众多酒企也纷纷效仿,甚至使用限量、停货等手段来涨价,涨价已经成为白酒行业在过去一年的核心关键词了。五粮液、国窖、水井坊、剑南春等企业则是直接发文上调出厂价倒逼市场批发价及终端价跟涨。经销商则用“一天一个价”形容白酒价格的上涨变化,特别是春节前夕。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面对白酒价格持续不断上涨,经销商们则面临的是利润不断下滑的紧张生存状态。 Wind数据显示,白酒业的复苏也带来了上市公司业绩纷纷好转。截至2月7日,共有6家白酒上市公司发布了2016年业绩预告,迎驾贡酒和今世缘预计净利润增长均达到两位数。沱牌舍得、古井贡等多家白酒企业受2016年度白酒行业回暖影响,业绩大幅提振。 截至2月7日,共有6家白酒上市公司发布了2016年业绩预告,迎驾贡酒和今世缘预计净利润增长均达到两位数。 业绩增长靠涨价? 此外,在春节消费中,白酒消费的升级趋势开始显现,茅台、五粮液“飞入寻常百姓家”,县城及乡村的白酒消费价格明显提升,高端白酒和中端白酒将从中受益。行业专家表示,此轮涨价潮属于一线酒企的战略调整,而在新的一年里,由于市场、品牌等多种原因,部分区域酒企也会加入涨价的行列。 专家告诉记者,随着消费者日常聚饮以及商务餐饮的白酒消费水平逐步提升,一部分大众和商务白酒消费将从原先中低端区域进入到次高端区域。今年以来,水井坊、洋河梦之蓝、品味舍得等次高端单品销售均保持较快增速,反映了市场整体需求回暖的状况。总体来说,这轮涨价潮是一线酒企在行业调整期结束后的一次整体战略提升,受到了资本市场和企业品牌需求的影响。广东省酒类协会秘书长彭洪表示,高端白酒品牌最初呈倒三角形,慢慢地延伸成菱形,这次集中涨价主要是想在经营和营销成本增加的当下,通过扩大高端产品的利润给中档产品发力提供空间和时间,这样企业才能良性发展。 白酒专家蔡学飞认为,新一年一线白酒仍有涨价的趋势。首先在于资本的需求,其次是品牌的需要,再次是整个社会成本的增加。同时,白酒行业调整期结束后两极分化趋势加剧,也进一步促使一线白酒企业通过大规模的提价来提升产品和企业的利润,进而支撑企业的发展。水井坊负责人指出,企业涨价是由市场决定的,水井坊在今年将视市场发展动态决定产品定价。水井坊预计2016年度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60%左右,同比增加40%左右。公司表示,本期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白酒行业逐步适应市场消费的“新常态”,中高端白酒呈现出复苏和发展的迹象;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新总代模式与核心门店活动开始显现效果,市场销售形势良好;同时,公司品牌推广与创新也取得较好成效,品牌内涵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受2017年春节提前的影响,公司2016年12月销售收入同比增加较多,对2016年度业绩形成较为正面影响。从市场区域看,根据公司公告等数据,公司目前在全国25个省份均有团队进行市场运作,其中23个省份2016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长超20%,12个省份市场收入增长超50%。 业绩增长 据白酒行业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白酒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幅超过30%,包装材料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在健康、养生、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日益严格,这要求白酒行业要提高酿酒工艺,注重产品品质,加大产品质量检验环节。再加上原材料、运费、煤炭价格的涨价,导致白酒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成品白酒价格自然提高。 业内人士指出,酒企调整产品出厂价是市场发展趋势所决定的,经销商、代理商即使短期内无法接受,但最终还是会表示支持。与动辄一两千元的洋酒等其他酒类相比,中国的白酒价格难言高端,除了茅台以外,其他的白酒产品价格大多还在500元以内。所以,消费者对于白酒涨价还是会慢慢接受的。 春节前,贵州茅台发布公告显示,公司2016年营业总收入398.56亿元,同比增长19.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5亿元,同比增长7.4%。沱牌舍得预计2016年业绩预增超过10倍,利润增长0.8亿-1.05亿元,2015年净利润仅700万元。中泰证券表示,沱牌舍得利润增速超出市场预期,天洋集团入主后在产品和渠道体系上做出的积极调整逐步显现效果。口子酒业在年会上透露,2016年全年26亿元销售目标或已完成,营业收入或达到28.6亿元,超额完成10%左右。2017年,口子酒业将针对安徽市场增加10%的市场费用投入。 招商证券表示,在县乡一级,白酒消费氛围浓厚,价格层次明显提升。作为白酒消费的主力,三四线城市以及县乡市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用酒档次相比前几年大幅提升,以洋河海天系列、剑南春、老窖以及当地百元价格带产品为主,茅台、五粮液以往“高不可攀”的品牌也时常可以看到。在农村市场,“面子经济”的消费习惯更重,用酒基本都上升到百元附近。方正证券也判断,大多数省份的县乡市场春节消费会逐步提升到100-300元价格带,日常消费在30-100元,品牌选择上从地方品牌逐步转向全国性品牌。 市场并未回暖 业内人士指出,茅台的一枝独秀和大环境的改变,白酒涨价是地方白酒企业2017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况且,现在的消费升级在加速到来,随着85后、90后成为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更是促使我们要在价格和产品上多做文章。不怕贵,就怕产品不好,怕品牌力不强是新生代典型的消费特征,所以,白酒涨价对这些生力军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关注渠道和一级商的利益,适当考虑一下既有消费群的感受,我们的涨价自然就会成功。 过去,白酒经销商在行业寒冬期倒下的不计其数。有行业数据显示,在2015年以前,80%的白酒经销商都呈现亏损状态。即便是在近两年白酒逐渐回暖后有所改善,但依然阻挡不了这一波又一波的涨价潮的利润冲击。2016年11月28日,国内白酒最大经销商银基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截止到2016年9月30日为止的6个月内该公司实现营收3.925亿港元,同比下滑35.75%,亏损1.31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银基集团首次出现亏损,是继2013年、2014年寒冬后分别亏损11.34亿港元、7.8亿港元后,再度出现亏损状况。 此间有业内人士指出,茅台在提价前确实做了一定的市场准备,但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在内的其它酒企准备并不充足,对产品提价并不意味着市场的回暖。实际上,当前的市场消费环境还没改善,经销商对提价很不认可。经销商会因此面对库存和消费者认知改变的压力,许多消费者还会因价格提高而转向其它品牌,这使得经销商多年形成的市场地位受到冲击。 (图)Wind数据显示,白酒业的复苏也带来了上市公司业绩纷纷好转。截至2月7日,共有6家白酒上市公司发布了2016年业绩预告,迎驾贡酒和今世缘预计净利润增长均达到两位数。沱牌舍得、古井贡等多家白酒企业受2016年度白酒行业回暖影响,业绩大幅提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