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2-10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新春伊始央行现“大招” |
“隐性加息”释放谨慎调节货币闸门信号 |
作者:
■本报记者李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82 |
|
|
|
|
|
|
对于央行春节前大放水、春节后迫不及待拉涨资金价格的"左右手互搏",多家一线券商纷纷发表研究观点进行了政策点评。总结来看,货币政策与货币总量的阶段性收紧,已经大概率成立 在欧美及香港股市春节长假期间纷纷显著走跌的背景下,节后首个交易日(2月3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OMO)及常备借贷便利操作(SLF)上,再度对各中短期限资金利率进行了上调。而这也成为了春节之前,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利率上调之后的新一轮“资金涨价”。而面对汹汹来袭的新一轮资金“涨价潮”和外围市场的惨绿,3日国内股市、债市、期市跌声一片,投资者情绪普遍遭遇显著冲击。 在“隐性加息”已然成为现实风险、货币紧缩时代已然大概率降临的背景下,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各主要金融市场短期内可能还将会显著承压。考虑到货币收紧、资金利率上涨对于债券收益率和楼市、基建投资的影响,可能相对更加剧烈,而A股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的抗跌性优势可能更加明显。 鸡年伊始泼冷水 2017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鸡年第一个交易日。正当广大散户仍然沉浸在春节的安逸喜庆中时,央行哐哐两盆冷水泼了过来—— 相较于春节之前,7天、14天和28天期的逆回购利率全线上调了10个基点或0.1%;隔夜、七天和1个月期限的SLF利率则分别拉涨了35、10和10个基点,或0.35%、0.1%和0.1%。而在这之前,春节之前的1月25日,央行已经将6个月和1年期的MLF利率调升了10个基点。 截至2月3日,央行在对存贷款基准利率未动一丝一毫的背景下,已经全线将主要面向商业银行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的各类主要流动性调控工具,进行了一轮小幅度的全线“加息”。 在此背景下,2月3日国内主要金融市场则全线告跌。除人民币汇率全天温和走强之外,股市、债市和商品期货市场均出现不同幅度下跌。 债券市场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3.35%大幅上行至3.42%附近,并带动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6暴跌0.82%,直逼2016年12月20日债市遭遇前一轮恐慌性抛售时的低点。 商品市场方面,以螺纹钢为代表的黑色系商品主力合约,普遍遭遇5%以上的暴跌。其中螺纹钢收盘狂泻6.77%,并在盘中触及跌停。而铜锌等主要工业基本金属期货价格,也均遭遇大幅下挫。 “隐性加息”时代来临? 对于央行春节前大放水、春节后迫不及待拉涨资金价格的“左右手互搏”,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等多家一线券商纷纷发表研究观点进行了政策点评。总结来看,货币政策与货币总量的阶段性收紧,已经大概率成立。 而一些业内人士则进一步表示,虽然目前还难以判断资金价格的上调是否会进一步向存贷款基准利率传导,但春节长假前后央妈的相关举动,已经反映出“隐性加息”时代已经来临。 有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回顾2016年四季度以来国内资金利率整体的震荡上涨,有一个因素难以忽视——中美利差的收窄。2016年11月下旬时,中美利差缩窄到2011年年末以来的近5年新低。随即在央行尚未动手给资金涨价的情况下,国内短中期资金利率及国债收益率水平就开始出现主动性上涨。而这一状况,与2013年6月时的“钱荒”几乎是如出一辙。 而就目前来看,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月3日17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489%,当日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报在3.42%。较两个多月前2016年11月下旬时,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水平已经显著走阔。 在国内股市、债市、期市鸡年开年即遭遇开门黑的背景下,对于“隐性加息”重压之下各个市场的短中期走向,目前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A股市场的抗跌性和短中期表现,可能更加值得看好。 对于债券市场的走势,业内人士指出,各期限资金利率的上涨,对于债券收益率的负面冲击将会立竿见影,且持续性也将更显著。考虑到节前债市本来就已经偏弱,未来磨底的时间可能将会更长。对于商品市场而言,周五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商品期货的重挫,将直接对节前囤货备战节后工地开工的现货商带来持续冲击。市场资金成本的上涨,也将可能加大生产厂商和贸易商的出货压力。此外,如果楼市在货币环境收紧中出现风吹草动,也可能对工业品价格产生新的利空。 而对于股市而言,在养老金入市、IPO节奏有望持续放缓等政策环境偏暖的背景下,后期股市一旦出现较大幅度下探,则可能会有更多资金愿意入场介入。 释放谨慎调节货币闸门信号 有业内人士称,由于这次“加息”是调整中短期政策工具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而不是贷款利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整体偏负面,但加息的负面冲击有望通过增加“供给侧贷款”而消化。加息对债市的影响最直接,债市可能走熊,但有可能逼出部分理财资金转向股市;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可能最大,既加大房企的融资成本,又加大购房者的成本,对过热地区房价或有降温作用。在加息周期下,高杠杆和利率敏感性部门将受到较大冲击,比如债市、房地产、资金密集行业等。但同时,加息有利于人民币币值稳定,币值稳则经济稳,因此,间接加息对经济的影响偏正面。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央行的“隐性加息”主要是释放出一种政治信号——坚定地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目前国内经济面临一种两难的情况,一是需要稳定经济增长,二是需要控制资产泡沫以保证汇率稳定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不同情况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有所侧重。从理论上讲,虽然直接提高存贷利率与“隐性”加息的作用相同,但是“隐性”加息所带来的市场震荡更小,它存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市场,而不是直接影响公众和实体企业的存贷款领域。 他还强调,央行提高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也有利于遏制资金的“脱实向虚”行为。防止资金大量涌入金融市场,有效降低金融泡沫及杠杆,可引导资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虽然这次货币市场的利率变化不等于加息,但不难看出未来央行可能会更加谨慎或者‘中性’地调节货币闸门。”郭田勇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