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2-08
2017-02-08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成都高新区:聚全球创新资源铸发展新引擎

目前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三,实现产业增加值1436亿元

作者: ■本报记者陈明见习记者吴钩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5839

    2月5日,成都高新区召开工作会并发布2016“年报”,公布2017年工作目标。
    过去一年,成都高新区实施“双创大引领”行动,整合产业链资源,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同时,实施“七大行动计划”,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趋势进行超前布局,并开始打造“全国金融科技产业高地”;此外,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利用国际双创资源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据统计,2016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436.5亿元,每平方公里GDP达11亿元,增长8.5%,总量占四川省的4.4%;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近3880.2亿元,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中关村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成都高新区先行先试,依托多个领域的改革举措,努力提升政策和服务供给能力,增强对全球优质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区域创业创新潜能得到有效释放。”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范毅表示,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乘势而上,奏响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主旋律。
    构建双创政策服务体系
    “一年来,高新区实施‘双创大引领’行动,进一步构建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双创政策体系,区域创新创业活力激增。”成都高新区工商局副局长孙秀蓬说,去年该区年增企业数、年增个体工商户登记数、年增注册资本(金)数、年增科技型企业数,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6年,成都高新区共新登记市场主体3.6253万户,同比增长60.25%;新增注册资本(金)1959.88亿元,同比增长134.47%。其中,新登记各类型企业2.865万户,同比增长57.45%,注册资本(金)1953.65亿元,同比增长135.01%;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603户,同比增长71.74%,资金数额6.23亿元,同比增长36.62%。
    据统计,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已有各类型企业8.3371万户(不含省、市工商局登记数),注册资本(金)达6897.86亿元。其中内资企业8.2308万户,注册资本(金)6565.95亿元;外商投资企业1063户,注册资本(金)331.91亿元。个体工商户3.0746万户,资金总额20.81亿元。
    同时,成都高新区建立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从项目入驻、政策咨询、电信商务、生活配套、专业中介,到创业辅导、技术平台、科技金融、企业培育、产业发展,一应俱全,吸引大量尖端科技人才前来创业。
    2016年,成都高新区新增各类科技型初创企业5200家,同比增长72.75%,占成都市新增科技企业总量的43%。其中,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419家,大学生企业和团队130家;新增高层次创业人才1223名,其中海归博士255人。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型在孵企业总量达1.27万家,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
    “去年,我们新认定公共技术平台11家,累计认定的公共技术平台达67家,其中电子信息类42家,生物医药类25家。”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较为完善的全产业链公共技术平台。
    2016年,成都高新区继续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出台《成都高新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激励科研院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移权“四权改革”,打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的权益化和权益流通化“两大通道”。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率先全省开展“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及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深化“先照后证”等商事制度改革。据悉,2016年150个原本需要事前审批的事项被改为后置审批,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
    成都高新区还强化股权出质、股权出资和动产抵押登记等服务职能,支持民间投资和企业融资。2016年,该区共办理股权出质设立登记271件,出质股权数额51.54亿元,被担保债权数额171.61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78件,帮助市场主体融资16.98亿元。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3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共新登记企业5.8363万户,是商事制度改革以前区域累计企业存量的1.8倍。”孙秀蓬说。
    此外,成都高新区出台《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方案》(下称《方案》)先于全省、全市试水。根据该《方案》,在成都高新区注册登记的成立时间未满半年的未开业或无债权债务的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可以申请办理简易注销登记。
    “工商注册便利化的改革是全过程的改革。完善的市场是有进有出、进出有序的,简易注销登记有利于畅通市场出口,方便企业重整资源。”孙秀蓬认为,这项“让退出更容易”的方案为2017年成都高新区的商事制度改革开了一个好头。
    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高地
    自201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试点地区以来,成都高新区在用金融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改制上市、创新创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发力“科技金融2.0”,开始着力建设“全国金融科技产业高地”。
    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各类上市挂牌企业达到132家,总数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列第三,在西部地区位列第一。其中,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破百,达103家,占成都市一半,四川省1/3,挂牌总数超过上海张江,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第三;沪深交易所及境外上市企业29家,约占成都市一半,四川省1/4。在上市企业后备库中,还有7家企业在会待审,9家企业在证监局接受辅导。
    “如果将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数作为一个地区创新创业活跃度的衡量指标,成都高新区的创新创业活跃度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成都高新区金融服务局(筹)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2016年已公布半年报的88家新三板企业统计,壹玖壹玖、九信资产、优机实业、九鼎瑞信、苑东生物、华津时代、鹰明电子商务、盛邦建设、智科通信等9家企业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均超过亿元。其中,上半年营收总额超亿元的新挂牌新三板企业达到6家。
    为构建“梯形融资”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的企业投融资需求,重点破解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心理”,成都高新区打出了组合拳。
    一方面,优化政策性债权融资产品。2016年,国家开发银行“统贷统还”平台发放贷款33户,金额3.48亿元;成都银行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贷”共发放户数59户,金额1.89亿元;成都银行中小企业“壮大贷”共发放户数14户,金额1.35亿元。
    另一方面,加速创投和私募资本聚集,取得股权融资突破。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出资参与设立13只产业引导基金。其中,已正式运营的10只基金累计实施投资项目273个,投资金额高达67.58亿元。
    目前,成都高新区累计聚集438家股权投资及其管理机构(2016年新增45家),注册资本规模超过850亿元(2016年新增380亿元),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2016年帮助90余家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12亿元以上,已累计帮助区内2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各类风险投资100亿元以上,并购重组30余起。此外,2016年帮助17个项目以股权融资方式获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52.34亿元。
    “成都高新区将组建一只3亿元规模的金融科技专业创投基金,为金融科技产业培育服务。”2016年12月15日,在成都召开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趋势国际论坛上,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宣布,正式启动打造“全国金融科技产业高地”,这意味着成都高新区成为全国首个重点打造金融科技产业的国家级高新区。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成都高新区发力科技金融2.0提供了先发优势。”陈洪涛说,成都高新区不仅形成了具有全国示范性、影响力的“梯形融资体系”,并吸引了各类金融机构的快速聚集,截至2016年,已聚集金融机构778家,包括银行机构38家、证券期货公司55家、保险及保险中介95家、股权投资机构444家,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
    据悉,成都高新区29家上市企业中有23家、10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89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2016年,这些企业产值增幅均远高于传统产业。
    建设外贸支柱产业主阵地
    自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成都高新综保区利用其独特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吸引国内外大量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通过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制造,晶圆制造及芯片封装测试,电子元器件、精密机械加工以及生物制药产业,瞄准重大项目招商引进,其进出口额多年来稳居全国综保区前列,极大带动了成都乃至四川的出口贸易以及经济增长。
    2016年,成都高新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573亿元(不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27%,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8%,位居全国综保区第三,在西部综保区中位列第一。其中,出口756亿元,同比增长9%,占全省外贸出口的41%;进口817亿元,同比增长51%,占全省外贸进口的58%。
    产业结构方面,成都高新综保区聚集了英特尔、德州仪器、富士康、戴尔等多家电子信息产业巨头。其中,富士康旗下的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实现进出口647亿元,同比增长23%;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实现进出口627亿元,同比增长56%;戴尔(成都)有限公司实现进出口118亿元,同比增长5%。
    产品结构方面,电子消费品终端制造项目进出口占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额比例最高,达49%,2016年还成功引入了MacBook Air笔记本代工项目;同时,英特尔骏马项目正式投产,德州仪器封装测试项目实现产能扩张,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项目进出口额同比增长幅度最大,为53%。
    据成都海关统计,2016年四川实现货物进出口总值3263亿元,同比增长2.8%,而同期全国总体进出口下降了0.9%。
    “四川外贸进出口回暖,成都高新综保区(含双流园区)是背后重要推动力量,去年拉动全省外贸增长11.1个百分点。”成都海关新闻发言人介绍,2016年成都高新综保区加工贸易企业实现进出口1500亿元,同比增长33%;占综保区进出口总额的95%,占比较去年增长5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6%,占比较去年增长10个百分点。
    成都高新综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综保区正努力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积极推动企业技术、产品、装备升级,实现产业规模和水平始终保持在全国综保区前列。
    力建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成都高新区2017年工作会定下发展目标,提出未来1年的行动路径。“对我们来说,产业是生命线,创新是原动力,全球化发展谋未来。”范毅表示,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汇聚创新创业要素、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奋力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2017年伊始,成都高新区就抛出了两大创新创业“推进器”——《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以“大空间、大视野、大集群”理念全面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并分别设立50亿元协同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大企业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支持区域内双创人才、企业和载体进一步壮大发展。
    “成都高新区将以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大力培育新的企业创新主体、加大招才育才力度,扩大劳动力、资源、资本要素规模,提升人才、知识、信息倍增效益,以此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家、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区。”范毅说。
    在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成都高新区将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生态系统引进关键材料企业,引导企业开发面向网络通信、数字视听、工业应用等领域的集成电路产品;聚焦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药工程、现代中药、体外诊断等本土优势品种和企业,力争2017年产业整体规模超过300亿元、投资超过40亿元;围绕成都“大智造”板块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在航空航天设备、无人机、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焦发力。
    在金融科技产业方面,成都高新区即将出台配套产业政策,列支专门预算,支持要素交易所、征信评级、支付、智能投顾、普惠金融等应用方向的金融科技产业;引进金融科技龙头企业,打造金融科技专业楼宇和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加大基金支持和资本供给,搭建对金融科技影响较大的人工智能公共计算服务平台,推动区内金融机构向金融科技机构转型;利用好政策红利构筑全国产业洼地,吸引全球的金融科技人才汇聚。
    在对外经贸合作方面,成都高新区将全面深化对欧合作,并进一步加强与德国、法国、新加坡、韩国、古巴等合作交流,以既有国际合作园区、国际孵化载体、离岸创新创业平台、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等国际服务平台,在国际化牵引工程上作好文章。同时,抓住四川获批内陆自贸区建设的契机,把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打造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园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50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15亿美元。
    “全球化发展为成都高新区参与世界竞争提供了广阔舞台。”范毅表示,经济全球化同时伴随深刻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成都高新区将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大对外交流,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以创新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向改革要动力,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当好主支撑。
成都高新区2016年报发布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三
    (图)“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成都高新区先行先试,依托多个领域的改革举措,努力提升政策和服务供给能力,增强对全球优质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区域创业创新潜能得到有效释放。”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范毅表示,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乘势而上,奏响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主旋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