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2-08
2017-02-08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连伙法: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领路人

作者: 【记者俞凤琼通讯员陈碧星泉州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93
    “富不富找支部,发不发找伙法。”在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凤阳村这样的一句话口口相传,主人公就是泉港区工商联执委、村党支部书记连伙法。
    年近古稀的连伙法已是45年党龄的老党员。当选村支书以来,凤阳村从偏远落后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村,获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等。他个人先后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等,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富民强村的“好当家”。
    脱贫致富支书领路
    时光回溯到1991年,三十出头的连伙法舍弃红火的生意回乡,第一次参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便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凡事都以身作则,得到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水利兴则农业兴。”为了使村里的水利疏浚工程得以系统推进,他先后多方筹资100多万元,并带头拆了哥哥家的房子,主动掏出多年做生意攒下来的钱,带领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兴建电灌站、石砌水渠等。
    全面整修排灌水利设施,缓和了村级农业“靠天吃饭”的不利状况,带领村民迈上摆脱贫困坚实的一步。针对农民种植单一、农业增收不增效的情况,连伙法组织村“两委”筹集80万元,兴建60座蔬菜大棚,成功种植了21个反季节蔬菜品种,并开展产后收购、运输销售,进一步增加了集体和村民收入。
    连伙法鼓励村民要内生动力,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在脱贫致富道路上“不等不靠”。他带头盘活土地,创立凤阳工贸公司,投资兴建村级工业小区,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工业富村”的宽阔大道,工业成了该村经济新增长点,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如今,凤阳村工农业年产值达1.23亿元,村财政年收入近百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8000多元。
    跨村联带帮扶薄弱
    2012年,泉港区提出开展“跨村联带”试点的思路,动员凤阳村与临近两个村结对子,试水建立联村党总支,提议连伙法担任带头人。“一家、一村富都不算富,联村致富路才宽。”连伙法是这样设想的,“凤阳村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古县村、坑内村相对落后,却资源丰富。施行‘跨村联带’打破村域限制,通过先进村与薄弱村‘1+N’结对联建方式,能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担任联村总支书记后,连伙法从抓好村班子入手,推行项目化管理机制,规范村级工作制度,公平激励奖惩、评先评优。通过发挥联村经济发展联合社、党员冠名服务品牌等载体作用,推动村级班子变强、发展思路变清、精神面貌变好、群众收入变高、村容村貌变美。
    推行“跨村联带”三年多来,连伙法先后帮助古县争取10个项目641万元,帮助坑内争取16个项目510万元,两村村财收入分别从零到年收入20多万元和1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从8000多元、4000多元增长到13000多元和10000多元。凤阳村很多企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