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2-06
2017-02-06 第01版:一版 【字体】大 |默认 |

军民融合成为上海经济增长产业转型重要抓手

明确8个重点产业8项主要任务产业规模去年达3800亿元

作者: 【记者杨联民李刚上海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35
    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透露,2016年上海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规模达3800亿元,比2015年增长12%左右,成为推进上海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健全融合机制,加强顶层设计。上海市经信委、市国防科工办牵头编制《上海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航天、船舶、核能、航空、空间信息及应用、军工电子、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与元器件、新材料等8个重点产业,以及构筑军工保障体系、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实施国防强基工程、推进知识产权应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军民资源共享、推进标准通用化建设、加大民参军推进力度等8项主要任务。
    支持重大项目,促进创新发展。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主动承担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专项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布局军民两用技术攻关,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支持无人机共性技术、新一代北斗导航技术等新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建设一体军工体系。
    促进军工溢出,服务经济建设。助推转型升级,支持军工单位加大军工优势技术向民用领域溢出,发挥军工技术对高端产业的带动作用。如航天八院下属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挥应用于卫星、载人航天的高性能加成复合材料技术优势,完成了泡沫夹层复合材料高速列车(时速不低于380km/h)前锥的材料、成型技术研究及制备,为我国列车再一次提速提供了技术保障。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利用航天低温及高压阀门研制的经验和技术,研发了无源温控紧急切断阀,填补了国内空白。
    围绕强军建设,鼓励民企参军。鼓励行业领先民口企业进入军品配套,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如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解决水下、水面工程舱室内部绝热保温等问题,自主研发了低密度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液晶屏生产商,自主研发的25.6英寸机载超大一体化液晶显示屏加固模组已在我国新一代军机完成装机测试及试飞,使国产机载液晶显示原屏设计、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慧石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高温、高压及振动传感器,填补了国内空白。
    开展先行先试,推动共享发展。国家国防科工局与上海市签订协议,共建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加强国防特色学科建设、军工特许人才培养、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探索创新发展基地,依托闵行区,挂牌成立上海市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促进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并推动闵行区申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动军用关键设施设备共享共用,协调相关单位建立军工设施设备面向社会开放,鼓励和支持民用相关设施经改造用于国防科研生产。按照“国家地方共建、市区共同引导、社会资本主导、专业公司运作”的原则,积极筹备成立上海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聚焦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通过市场运作,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依托社会力量,大力推动上海市军民融合产业促进中心建设,围绕“小核心、大协作、开放型”国防配套体系,开展上海民口单位与军队、军工单位需求对接,探索市场化机制,承接军队科研成果来沪发展,推进军工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共享。推动产业平台建设,上海市经信委、市国防科工办协同市发改委、科委推进青浦北斗产业园、嘉定电子、临港装备等园区建设,为军民两用技术转化搭台。发布了《上海市新材料领域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共收录了101项先进适用的技术与产品向军队和军工集团推荐;组织了12项“军转民”、32项“民参军”重点技术与产品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进入全国《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和《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