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1-23
2017-01-23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竞业限制不能只写在内部章程上

作者: ■周俊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48

    对于已经离职的员工,当他们自主创业或者前往竞争性企业就职时,应该受到什么样的竞业限制,需要由立法部门站在法律的公正立场上进行规范。
    1月18日,市场上传出消息,有6名华为公司的前员工因涉嫌将公司内部资料泄露给竞争对手,在一个月前进入了深圳看守所,并于日前被批捕。华为为此在公司发出内部通报表示,目前案件正在深圳警方侦办中,一切以警方披露的信息为准。
    针对这一传言,乐视和酷派分别回应,表示被抓的几人并没有泄密,但有专利纠纷,正在走法律程序。另有媒体报道称,华为通报未涉及乐视和酷派,也不涉及华为的中高层,只涉及工程师和设计师。但是,酷派CEO刘江峰却说,这次事件跟酷派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在这次被抓的人当中有些人后来加入了酷派。
    就目前来说,由于牵涉各方披露的信息有限,且各方说法不一,因此外界还很难做出是非评判。
    但是,华为出现的这一事件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以自主创新技术立足的高科技企业来说,核心技术的掌握或比生命还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以自主创新技术来打开市场,占领市场,但在这同时,对于自主创新技术的保护应该占有同样的高度。华为的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国际市场,而在国际市场上,各种“经济间谍”的身影也很活跃,一个企业如果窃取了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就可以顺利走上发展捷径,而对被侵权企业来说,却意味着市场的丧失。在这方面,很多跨国企业都有过沉痛教训。
    现在被警方逮捕的几位华为前员工,其犯案事实究竟如何,目前尚不清楚,相信法律也不会以华为单方面的说辞为准。但对于华为这种走司法途径来解决商业机密纠纷的做法,笔者以为应抱以肯定态度。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争斗表现为市场的竞争,而市场的竞争最终又总是以企业之间的竞争来展开。为了掌握市场的制高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核心技术的保护高度重视,防范“经济间谍”对企业的渗透,各国也都从立法上开始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建立起法律保护机制。
    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规范还只是粗线条的,企业更多的是以订立内部章程的形式来约束内部人员,而且针对的只是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尚未提升到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对于企业单方面规定的这种约束是否侵犯到员工的正当权益,很容易产生争议,特别是对已经离职的员工,当他们自主创业或者前往竞争性企业就职时,应该受到什么样的竞业限制,都需要由立法部门站在法律的公正立场上进行规范。
    华为这一事件的出现提醒立法部门,在我国大力倡导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中,对自主创新技术的保护不能停留在企业内部章程的水平,无论是从保护企业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保护员工正当权益的角度来看,都需要国家订立专门的法规来加以规范,让企业和员工都能有法可依。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