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1-17
2017-01-17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唤醒“沉睡资产”创新扶贫机制

——两个晋北纯农业山村“摘穷帽”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 ■晏国政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81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纯农业贫困村山西省灵丘县红石塄乡上车河村和下车河村,近几年改变给钱给物等传统扶贫思维,唤醒山林土地等“沉睡资产”,与帮扶工商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成功摘掉“穷帽”,为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从娶不到媳妇到住洋楼稳挣钱
    上、下车河两个村庄比邻而居,离最近的公路有十几里山道。长期以来,村民靠山谷种地、山上采药和养殖牛羊生活。“靠天吃饭只能管个肚子饱,兜里一直没钱。”年近70岁的上车河村民张玉梅说,穷得连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一些年轻人为了娶媳妇不得不把户口迁走,村里只剩下一群老人。
    下车河村支部书记王春说,1997年自己刚担任村支书时,仅下车河村户籍人口就有一百七八十人。现在两个村加起来户籍人口只有84户177人,在村常住的五六十户。人均一两千元的年收入只能顾个日常开销,住的土房夏漏雨冬跑风,一到雨季就担惊受怕。2013年,两个村庄均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达到32户77人。
    笔者近日在两个村庄采访发现,进村的十几里山道已变成宽敞的水泥路。村前的道路旁是平整的耕地,背后的山坡上,矗立着几十栋时尚崭新的两层楼房。张玉梅家共有5个房间,卫生间、整体厨房、暖气等设施一应俱全。“2014年底就搬进来了,都是免费的安置房。”她说。
    王春说,除了住上好房子,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截至2016年年底,两个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5万元以上,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戴了多年的“穷帽”也终于甩掉。
企业帮扶机制创新利益联结
    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后,灵丘县委、县政府和上、下车河两个村庄共谋脱贫致富出路。经过充分调研、咨询专家,决定将两个村庄合并建立社区,依托天然资源,开展村企合作,进行综合开发。整体规划了有机农业、就地城镇化、三产融合、旅游开发等脱贫攻坚项目,并且找来全县最大的资源型企业金地矿业公司前往帮扶。“就是要把村庄发展所缺乏的各种要素补齐,把村庄的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县委书记张强说。
    2014年起,帮扶企业进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多来,铺设天然气管道、新建和整修田间道路,并建起展示中心等建筑。特别是对旧房进行拆除,就近新建两层结构130平方米新型农居60套,作为村民安置房,精装之后免费供给长年在村的农户居住。
    为保障农户在村企合作中的利益,上、下车河两个村庄联合成立了全部村民参加的道自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将其作为经营主体,与帮扶企业组建了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村民先将1100余亩承包地的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开发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开发公司前3年每亩每年支付社员土地流转金500元,此后每隔3年递增5%。
    开发公司利用流转的土地以及绿色山林资源开展有机种植、养殖、旅游等项目,项目盈利后合作社可获得30%的分红。按照约定,企业用工也要优先使用两个村庄的村民。“现在有七八十位村民在企业务工。就连七八十岁的老汉,只要身体还能动,都能谋到一个打扫卫生的活。”上车河村村民曹平原说,自己两口子都在企业打工,每年能稳定收入5万元左右。
    项目开展两年多来,已完成投资1.8亿元,新造耕地200亩,改造耕地500亩,完成杂粮、蔬菜等有机种植700亩,养殖有机鸡3万只,所有农产品都已获得有机认证。
    王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模式了。”村民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务工、盈余分红等收入。村集体也将获得集体耕地、山林资源承包以及旅游分红等收入,改变长年无收入的窘境。
    车河模式带来的扶贫启示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上、下车河两个纯农业贫困山村,在两三年时间内实现整体脱贫,表面上看得益于加大投入,实际却是转变传统扶贫思维,进行扶贫机制改革创新的结果,为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三大启示。
    启示一:脱贫攻坚要立足长远,突出整体规划,注重对贫困村的全要素投入。笔者基层采访发现,一些贫困地区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就扶贫搞扶贫的单一思维,通过发展适宜产业、加大投入等方式,能够在短期内完成脱贫任务,但长期看,村庄没变化、贫困户思维难转变,缺乏可持续性。
    车河社区建设通过高起点整体规划和项目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向有机的转变,在产业形态上实现了三产融合,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脱贫致富,并且享受城镇化生活,农业、农村、农民实现同步发展。“车河模式让我们认识到,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要立足长远,将脱贫攻坚与产业转型、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城镇化等工作一起谋划、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力求永续发展。”张强说,类似模式正在灵丘南山贫困片区推广。
    启示二:脱贫攻坚要摒弃政府简单给钱给物的单向思维,应提升改革创新意识,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企业、村集体,特别是贫困户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形成脱贫合力。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在扶贫思维和模式上,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给钱给物给项目,不仅带来较重财政负担,而且导致群众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养懒汉”现象,效果不佳。车河模式通过创新机制,引入工商资本,在企业、村集体、村民之间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基本实现共赢局面。这种偏重市场化手段的扶贫方式,在减轻政府扶贫投入压力、激发贫困村和贫困户内生动力、形成脱贫合力等方面效应明显。
    启示三:脱贫攻坚要在依法依规前提下,以农民和村集体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唤醒农村“沉睡资产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基层干部表示,从当前农民收入结构看,财产性收入是其增收的潜力所在,对缺乏资金、技术的贫困人口来说更是如此。想方设法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由此成为保障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从目前农民拥有资产情况看,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唤醒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集体山林等沉睡的资产和资源,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从车河模式看,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空间大、效果好,其中的关键是依法依规和机制创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