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1-04
2017-01-04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有偿抢票”和“黄牛”有什么两样?

作者: ■斯涵涵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85
    这几天,春运抢票大战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不同于前几年用刷票软件免费刷票的模式,今年,各大平台对有偿抢票服务趋之若鹜。选好车次和抢票套餐,消费者还可以购买“插队券”提升抢票成功概率,一张回家过年的火车票,竟需多掏低至几十元、高至百余元的服务费。面对“一票难求”的局面,互联网平台的有偿抢票生意引发网友质疑:这跟加钱到窗口倒票的黄牛很相似,以后会不会不加钱就抢不到票?
    抢票平台最大的陷阱在于,消费者看不到平台在幕后如何分配火车票,而这些平台均未承诺抢票百分百成功,但表示抢票失败会在几天内退回全款,成功则不退费。但是按照抢到票的概率收取不同档次的服务费后,平台就可以自动帮着抢票,成功概率大为提高,不由得让人疑心,互联网平台是在用某种特殊手段故意兜售有偿抢票服务。
    一张火车票几十元、高至百余元的服务费,一个春运忙乎下来,利润非常可观,若无遏制,有偿抢票服务会变本加厉、不知节制。暴利会刺激互联网平台向职业黄牛的方向大步迈进。还易引起多米诺效应,倘若此类加价抢票,攫取暴利的代售点不断出现,势必导致本来就很紧张的售票环节更加混乱。最终影响火车票的正常销售,损害消费者利益。
    有人说,正规商家的抢票服务价格是放开的,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其实不然,“有偿抢票”“插队出票”……如果只要付钱就可以插队,会诱导消费者掏更多的钱,价格存在被炒高的可能,“价高者得”还侵犯了其他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破坏春运秩序和社会公平。
    火车票的紧缺性、庞大的人口基数及世界上少见的人口大迁徙,决定了春运票源的紧张,也决定了铁路部门与抢票软件、黄牛党们的斗争之长期性、复杂性,“有偿抢票”是打着互联网创新的旗号私产的倒票行为。火车票是公共属性的商品,商家利用“一票难求”的心理谋求利益是不可取的。对此,铁路部门及有关部门就应该采取有力举措予以应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