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11-25
2016-11-25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改造“老字号”开发“原字号”培育“新字号”

黑龙江产业升级“新格局”正在形成

作者: ■孙英威管建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29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黑龙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
    从2014年的5.6%,到去年的5.7%,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6%,黑龙江省GDP增速一路稳中有升,成为这个老工业基地省份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
    随着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这三篇“大文章”不断破题,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
    国有企业比重大,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足,一直是制约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卸下“包袱”让企业轻装上阵。黑龙江通过产权挂牌交易的方式,将包括4家三级甲等医院在内的40余家矿区医院挂牌转让,资产总值超过10亿元。
    与央企共享资源和市场,也为“老字号”带来新机遇。今年9月落幕的黑龙江省与中央企业融合发展合作交流会,签约额1342亿元。黑龙江省国资委负责人说,央地融合让“老支柱”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新优势”产业力求高端站位。
    面对油煤粮木等传统领域集中负向拉动仍在持续的形势,黑龙江省千方百计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原字号”市场竞争力。
    黑龙江省桦川县农民景春鹏的合作社以水稻种植为主,普通大米批发3元1斤,有机大米通过互联网销售就达到18元1斤。同样1斤大米,销售额相差数倍。“这背后,既有种植模式的改变,也有营销方式的转型。”景春鹏说。
    黑龙江成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成福说,今年国家调整玉米收购政策,玉米价格大幅下降。公司正在满负荷开工,并且又新上了加工设备,加工能力翻一番。
    黑龙江省的原木资源也在悄然“变身”。在已经停伐的“林都伊春”,林区工人拓展林下资源空间,松子、黑木耳产业逐渐由小作坊生产向工厂化、集约化、现代化跨越,产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地。
    伊春市委书记高环说,伊春围绕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旅游。上半年全市接待外省客源增长40%,“北雁南飞”的人越来越多。
    据黑龙江省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林业增速分别突破了7%和6%。
    新常态下推动龙江振兴发展,既是一项伟大事业,也是一次新的艰苦创业。“煤城”鸡西市一方面发展煤炭精深加工“延伸煤”,另一方面发展绿色食品、医药和旅贸等产业,全力摆脱“煤炭依赖症”。目前,鸡西煤炭行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已比最高时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
    新材料、新产业都是“新字号”的重要内容。黑龙江省科研能力排在全国前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储备了丰富资源。在今年哈尔滨市已经开复工的亿元以上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和完成投资分别占59%和63%。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205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但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今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7个资源型城市中5个城市规模以上工业负增长。
    黑龙江省有关负责人表示,黑龙江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这些精神最根本的都是艰苦创业。全省将弘扬优秀精神,以良好状态干事创业,探索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之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