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1-18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平安信托举办法律与业务论坛探讨大资管之道 |
|
作者:
■本报记者朱永康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650 |
|
|
|
|
|
|
平安信托日前在深圳举办“2016年法律与业务高端论坛”。论坛首次从法律、制度和政策多个视角,探讨行业面临的难题,破解制度变革下的大资管发展之道。 据平安信托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曹宁莉介绍,“零售+若干基金”的模式就是要在资金端和资产端打造行业翘楚,实现顶级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与精品私募投行的无缝对接,带着投行的思维和模式做投资、做财富管理,满足个人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和机构客户资产管理的需求。 “我们希望用新的机制、新的商业模式走出与行业截然不同的ROE曲线,为信托业乃至整个中国大资管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借鉴。”曹宁莉表示。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也在论坛上指出,大资管行业未来的趋势更多的强调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三体合一”,向上下游的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不断跨界。巴曙松认为,资产证券化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正在成为推动大资管行业发展的新机会。 据平安信托副总经理刘东透露,健康医疗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背靠平安集团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金融服务的平台资源支持,平安信托将集中健康医疗领域资源优势打造优秀投资基金。 平安集团首席律师姚军认为,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让资管行业诸多既有业务遭受挑战。但另一方面,通道产品、复杂结构性产品、资金池产品以及杠杆操作等被限制后,大资产管理机构必须回归资产管理本源,通过加强自身的投资管理、研究以及项目选取和把控能力,提升投研能力,做好资产配置,这些其实都有利于资管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