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1-18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并购事件日益增多 公司治理引发关注 |
南玻高管集体请辞凸显“并购后遗症” |
|
作者:
■陈宇轩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14 |
|
|
|
|
|
|
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管理层的控制权之争再度“热辣上演”。16日,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包括董事长曾南、CEO吴国斌在内7名高管集体请辞。17日,南玻再次公告,董事会秘书丁九如辞职。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高管如此大规模的集体出走“极为少见”,亟须引起关注。 南玻1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15日收到董事长曾南、董事兼CEO吴国斌、财务总监罗友明、副总裁柯汉奇、副总裁张凡、副总裁张柏忠、副总裁胡勇辞去其在南玻集团担任职务的辞职报告。 南玻集团董事会临时会议决议公告显示,11月7日,董事会收到董事王健、陈琳、叶伟青、程细宝提出的六项提案。11月14日,南玻集团董事会临时会议上,四位董事现场撤销了原提案,同时在会议现场提出了《关于由董事陈琳代为履行董事长职权的议案》的临时提案,并获得通过。 此外,深交所16日向南玻集团发出的关注函表示,深交所注意到,有消息指出“管理层集体辞职原因在于相关股东故意拖延、刁难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深交所要求南玻集团对此进行说明。 2015年起,“宝能系”通过钜盛华、前海人寿两家公司,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和定增等方式,逐步成为南玻第一大股东。“换帅”提案人均是在“宝能系”成为南玻第一大股东之后补选进入南玻董事会的。 前海人寿16日回应,表示自从成为南玻股东以来,公司对南玻管理团队给予充分信任和期望,“从未干涉南玻的日常经营”。 “南玻事件”引起了市场人士的高度关注。有专家表示,“南玻”管理层集体出走无疑会引发南玻内部震荡,损及公司治理。目前市场中大股东与管理层的纷争呈增多态势,但为了公司长远发展,确保“沉默的大多数”——中小股东的权益,各方都应保持理性与克制,防范“意气用事”损伤公司整体利益与全体股东利益。 17日,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公开发声,公司股权结构变化、高管人员职务发生重大变动,或对经营计划及管理方式产生不确定影响,将与南玻保持密切联系。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资本市场并购事件的增多,如何防范“并购后遗症”,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了解到,并购事件的增多导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修改公司章程,引发监管层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超过600多家的上市公司修改了公司章程、增设反恶意收购条款,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以上。 “恶意收购本身只是不符合管理层意愿,并无损害公司运营之意。增设反恶意收购条款必须合法合规,尊重全体股东利益,符合公司长远发展利益。为保护管理层利益无原则修改公司章程并非理性之举。”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表示,由于新晋大股东与管理层频繁出现摩擦,并购导致公司经营滑坡的也不乏其例。在并购前、中、后,都可能出现公司治理的协调问题,这些所谓的“并购后遗症”需要加以防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