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1-1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大宗现货有了全流程信用建设体系 |
|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17 |
|
|
|
|
|
|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十余个文件。会议强调,加强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以下简称“大交所”)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央企全资管理运营的现货交易所,率先打造了电子商务信用技术平台。专家认为,此举标志着大宗现货全流程信用体系建立。 对于大交所的做法,中国互联网商务金融研究院院长张云起给予了充分肯定。“大交所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央企全资管理运营的现货交易所,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布局合理、发展迅速、产业链完备,处于行业领军地位。” 大交所董事长孔德春表示,在目前全国现货行业动荡的新常态下,大交所将时刻保持高度的市场警觉性,全面强化运营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打造电子商务信用技术平台,在行业内起到预先把关和过程把关作用,并规范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形成透明、可信、公平、安全的商务环境。打造“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金融信用标杆,加强大宗现货行业全流程信用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诚信、不文明的现象,尤其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失信行为频发。 特别是近年来,网购以及大宗商品现货交易领域都对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原本是一种资本市场的正常交易,但由于行业近年来的野蛮生长,加上政策法律约束相对滞后,给众多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金融风险。还有些交易平台的个别会员单位宣称知悉内幕消息、自诩为投资分析师承诺保本收益、诱导客户进行交易或代客理财,结果给客户造成了很大损失。 “作为大宗现货行业的‘国家队’,大交所有责任、有义务带头引领和规范行业发展,带头加速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在大宗现货行业的推广应用,营造诚实守信的大宗现货行业发展环境。树立行业标杆,在行业发展上起到示范作用,为产业链上的广大投资者提供诚信公平的交易平台,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孔德春表示。 大交所在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加强对会员单位管理、保护市场参与者合法权益等方面一直都走在了行业前端。值得一提的是,大交所设立了四道风控防线,第一道防线是把好交易客户准入关;第二道防线是把好会员单位合规操作关;第三道防线是把好交易中心等投资管理机构关;第四道防线是把好大交所自身的平台运行关。要求各环节交易管理机构、各会员单位配备过硬的风控机构和人员,严把风险控制关。同时,加强大交所风控团队建设,增加得力人员,将风控职能下移,向各交易板块下派风控人员直接沉到交易环节,将风险控制关口移至前端,参与监督把关,直接掌控风险。 在今年9月,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门联合了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人们对交易环境的信用要求越发强烈,如何利用新一代技术规范市场秩序,保证交易市场健康稳步发展已成为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大交所迅速做出反应,在“十一”黄金周后紧急召开“会员单位风控大会”,并对会员单位进行统一的合规检查,对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 “大宗现货行业要健康发展,一定不能偏离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这条主线,围绕实体经济的需要去设计交易模式和规则,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来建立线上线下的融合。大交所始终不忘初心,紧紧贴近服务实体经济,通过交易模式的创新来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交易避险,发挥金融服务等功能,只有这样,行业的发展才会更令人期待。”孔德春表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