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1-14 第01版:一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民企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评价居首 |
京津冀初步体现整体优势 |
作者:
【记者高鹏天津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28 |
|
|
|
|
|
|
“2016中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评价指数”日前在天津发布,由天津财经大学无形资产评价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无形资产研究会、天津现代无形资产研究所共同发布首次“中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评价指数”报告,报告分别从我国企业无形资产总体情况和产权性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企业整体无形资产情况和其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分项指标进行描述,采用0-100的百分制计数形式,分值越高代表企业无形资产综合能力越强。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近5年间无形资产总分均值由60.81分上涨到64.14分,累计涨幅约为6%,且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表明了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水平有所提升。 从分项评价的统计结果来看,创新能力在无形资产指数中占比最高,2011年至2015年创新能力由27.22增加至29.39,累计增幅约为8%,上市公司整体创新能力提升较为显著;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数均相对较低,其中市场竞争力在逐年提升,由2011年的16.38提升到2015年的17.41,累计涨幅为6.3%,但在2013年涨幅较小,反映出上市公司当前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力出现震荡趋势,在2012年出现下滑,此后逐渐回升,但整体变动不大。可喜的是,2015年三项指标均达到了阶段性最高点。 从不同企业产权性质的评价结果来看,民营企业总分均值为63.01,排在首位;外资企业为62.76,以微弱的差距排在次席;国有企业为60.84,排在最后,反映出民营和外资企业在无形资产综合实力方面明显优于国有企业。 京津冀上市公司有效样本的绝对数量逐年递增,有效样本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52.14%升至2015年的74.80%;其中2015年有大幅提高,表明京津冀区域整体无形资产披露状况愈发良好;整体样本量约占全国的12%,可以看出就上市公司的数量而言,京津冀整体并不具有明显优势。 总体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整体从2011年的62.03分提升至2015年的66.56分,逐年递增的同时累计涨幅达到7.3%;而全国整体增长较为缓慢,从60.81升至64.14,涨幅约为6%。 京津冀三地的创新能力在全国均位居前列,其中北京和天津分列第二和第四位。从京津冀整体创新能力来看,各年分值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领先优势在2014年达到最大,表明该区域在利用无形资产进行创新活动时逐渐体现出协同发展的优势。 京津冀三地在市场竞争力上分别居于全国的第一、第五和第九位,同全国相比优势较为明显;整体来看,京津冀各年的分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领先优势在2015年达到最高,表明京津冀已经开始展示出在市场份额、超额收益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区域协同发展优势,增长速度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和天津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位居全国的头两位,可以看出京津冀一体化对二者产生的重要影响。从京津冀和全国整体平均水平比较来看,在2011年领先优势最小,但随后京津冀不断扩大同全国平均水平的领先优势,在2013年表现最为突出,表明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逐渐显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