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1-07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部分城市应对雾霾措施不合理 |
|
|
|
|
|
|
【本报北京讯】近日,新一轮雾霾笼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保护部举行重污染天气应对情况通报会,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介绍,11月2日起,环保部先后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石家庄、唐山、保定、衡水、济南等城市开展督查,重点检查各地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情况,并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环保部还公布了10月份京津冀地区10家企业“高架源”排放涉嫌超标。今年年底前要将京津冀地区的20个城市的“高架源”全部安装在线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表示,根据历史分析,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冬季出现重污染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偏高。预计开始供暖后,重污染天气应对形势可能更加严峻。但他同时指出,空气污染峰值不会达到去年爆表的程度。 对雾霾高发的京津冀地区,刘炳江说,今年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保定、廊坊部分地方共实现煤改电、煤改气50万户,预计减少二氧化硫、粉尘等排放4万吨。北京市今年要清理2500多家“散小乱污”的企业。 环保部表示,应对重污染天气,需要提高预报准确性,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环保部将会加强城市的应急预案评估,确保应急措施可操作、可核查、可计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