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11-07
2016-11-07 第01版:一版 【字体】大 |默认 |
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传出新动向:

跨国公司看重中国中小企业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49
    【本报上海讯】在6日举行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参会的国际知名跨国公司负责人主动谈起了中国创新企业,并表示要把握住中国小企业崛起的机遇。“大”对“小”,从忽视到关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以及数字化浪潮正改变着世界经济传统形态。
    据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研究,与国际同行一样,近年来如雨后春笋涌现的中国小型创新企业主要有三方面特征:一是经营灵活,在成立初期就以走向国际化为目标;二是专业性强,通常关注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某个环节和元素;三是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构建营销网络和品牌,其中一些互联网企业对相关行业的“颠覆性变革”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这家知名金融服务公司的集团主席道格拉斯·弗林特认为,小型跨国公司既是数字科技的最主要受益者,也正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大量涌现和快速成长,“使中小企业抗衡大企业和‘老牌’公司成为可能”。
    “过去,中国常被看作是廉价商品的生产地。但是现在,这一印象早已被那些发展成为强大国际品牌、着重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业务的中国本土公司所扭转。在国际高价值行业中,正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成为交易的买家和供应商。”道格拉斯·弗林特说。
    最近,法国施耐德电气与上海一家年轻的机器人公司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涉及人才培养、产业经验共享、楼宇智能化解决方案共同开发等。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让-帕斯卡尔·特里夸尔认为,国际跨国公司与中国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深度合作,不仅可以在中国当地共建“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而且可以在技术和产业领域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在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海因里希·希辛格看来,拥有既定商业模式的企业对趋势的反映通常会慢半拍,而以全新理念催生的初创企业则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理念创意上来,但后者通常缺乏资金支持和行业渠道。“上海可以作为试验田,出台专门的鼓励政策,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促进两者相互交流配合的体制框架”。
    道格拉斯·弗林特建议,考虑到小型跨国公司的网络化特征以及相较大公司缺少综合性资源,上海应在中国率先成立专门的扶持机构,设立专项基金,同时建立起基于“互联网+”灵活的金融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大型和著名的公司很重要,小型跨国公司同样不可或缺,后者尤其在平衡线上与线下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二十八次会议”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上海可持续发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