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11-02
2016-11-02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提前供暖 民众感受才是最高标准

作者: ■于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54
    北京严冬提前降临,气温持续走低,是否“提前供暖”再次引起热议。北京市供热办表示,本周将召开第二次气象会商对7日前后出现的一股冷空气进行研判,而根据首轮供暖气象会商结果,今年冬天提前供暖可能性非常小。
    北京的今冬气温一再降至冰点以下,市民们穿着厚厚的外套也难以抵挡逼人的寒气,尤其在一些老人孩子的家里,更是受不了冻。在此情形之下,“提前供暖”早已是人们心中的必选项。
    然而,相关部门依然严守其标准,即11月15日之前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才提前供暖。对于这一标准,如今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讨论这个问题,不妨回到政策的初衷,从2010年起北京开始形成气象会商机制,“看天供暖”。“看天供暖”的本意是为体恤民生之苦,避免市民挨寒受冻,体现城市管理的人性化。也就是说,“看天供暖”是否启动,民众的感受才是最高标准,如果明明这边民众已冻到瑟瑟发抖,那边还在固守一个书面标准,这样的标准可以考虑改改。
    所以,考虑到气象部门的预报常常有误差,不能做到精确预报。所以,提前供暖的启动标准不妨宁宽勿严,哪怕因为误判导致能源浪费也比让民众受冻要好。
    实际上,即便较为宽松的供暖启动标准导致能源浪费也是可控的。例如气温波动,时低时高,供暖企业完全可以根据气温变化实时控制供暖量。在有的国家,实施的是365天全年供暖,这说明,依据现代科技手段,完全可以有效实现供暖的峰谷管理,最大程度实现节能目标,相信国内供暖企业同样能够做到。
    “提前供暖”总是让人感觉慢吞吞,决策过程漫长而谨慎,背后凸显出的是“谁来买单”难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前供暖”无需民众掏钱,而由政府财政买单。但“提前供暖”的花费不是小数目,总是让财政来填这个窟窿,并非长久之计,只有全面实现热计量供暖,才能彻底消除提前供暖的障碍,保障市民和供暖企业双方的权益。
    但令人遗憾的是,普及热计量供暖喊了很多年,至今动作缓慢,之前媒体调查发现,老旧小区居民不愿改动室内供暖管线、供暖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都造成了热计量“改造难”。“热计量改造”久拖不决,这不利于节能,也限制了供暖企业灵活供暖的积极性,是该拿出更有力的解决措施了。
    现在看来,如何让供暖速度紧贴民生的温度,这是城市人性化管理的新问题。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