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0-31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立足产业基地平台 两个龙头企业带动 多种形式全面帮扶 |
河南内乡县精准扶贫呈现大格局 |
|
作者:
■王俊平李国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65 |
|
|
|
|
|
|
内乡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开展精准扶贫,以县委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三带三帮三扶一兜底”》活动实施方案,安排了68家民营企业参与68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以2018年实现全县脱贫为目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和新路径 河南省内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属秦巴片区特困县。全县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总人口73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目前,内乡县有贫困村6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3605万户3.9136万人。 今年以来,内乡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大力实施民营企业精准扶贫工程,以县委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三带三帮三扶一兜底”》活动实施方案,安排了68家民营企业参与68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以2018年实现全县脱贫为目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和新路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1+2+N”民企帮村扶贫大格局,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呈现路子准、步伐快、效果好的新气象,初步实现了民营企业与贫困户的“双赢”。 立足一个产业基地平台 “1”就是立足“四个十万亩”传统产业基地平台帮扶。组织22家相关民营企业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组织发展传统优势种植业,坚持提质和扩规并举,不断提升贫困户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使种植业成为脱贫攻坚的主渠道。 目前,核桃、油桃、烟叶、茶叶(菊花)“四个十万亩”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在脱贫攻坚中,该县充分利用这一传统优势,使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其中获得收益,实现稳定脱贫。在余关、赤眉、王店等乡镇,大力实施优质核桃基地建设工程,目前核桃种植面积近11万亩,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绿色致富之路。该县浩林果业作为核桃种植的龙头企业,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直接帮扶模式,对农户荒山荒坡林地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进行流转,优先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成为“造林工人”。据测算,该公司从贫困户手中流转一亩土地费用为400元,每亩支付施肥、浇水、除草、摘果等劳务费用200元;一个熟练劳动力可轻松劳作3亩,每年直接收入不低于1000元。 据统计,该县围绕传统优势种植业成立各类合作社575个,带动3100户入社贫困户脱贫。 两个龙头企业带动 “2”就是两个龙头企业对贫困户全覆盖。紧紧抓住河南牧原股份食品有限公司及春牧养殖有限公司这两大龙头企业支撑,遵循风险小、见效快、有保障的原则,大力发展养殖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一是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猪全覆盖。该县依托牧原公司,通过金融扶贫实现对贫困户的全覆盖。具体办法是:与牧原公司共同组成聚爱养猪专业合作社;由政府增信,牧原公司担保,每个贫困户从国家开发银行得到10年期的贷款30万元入股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利用贷款建设标准化猪场并定向租赁给牧原公司经营,牧原公司支付租金;贷款到期后,再由牧原公司回购猪场。此举形成的净收益能使贫困户年收入不低于3200元。 二是春牧养殖公司养牛全覆盖。依托春牧公司,实施“公司+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金融+贫困户”的合作帮扶模式,由政府主导,利用贫困户享受的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作为押金,向春牧公司申请已怀孕母牛5头,交由合作社统一饲养,春牧公司免费提供设施建设和技术服务,落实环保和各项管理制度。除去水电费、人工费和其他日常开支,净收益部分按60%给参与养牛的贫困户进行分成,每户7个月收益8000元左右。目前,养牛扶贫项目已在内乡县9个乡镇铺开,有400户贫困户参与成立25个养牛合作社,养牛2000头,年底前可望实现养牛4500头扶持90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目标。 多种形式全面帮扶 “N”就是实行多形式、多产业帮扶脱贫。根据内乡县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多业并举,多形式参与,百花齐放,为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员拓展更大的选择空间。 建设扶贫车间。依托仙鹤纸业,在灌涨镇杨集村、余关镇子育村等村建设切纸加工扶贫车间12个,吸纳农民工就业2400余人,其中800余人是贫困人口,每人月平均收入1700元左右。年底可辐射10个乡镇、建成20个扶贫车间,3年内计划实现贫困村切纸加工点全覆盖。 发展旅游产业。支持贫困村开发乡村旅游,贫困户从事旅游经营服务,为贫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和收入机会。东湖旅游公司在所结对的板厂乡让河村,投资3.5亿元开发建设了二郎山旅游项目,实现了让河村所有贫困户依靠旅游项目脱贫。确保到2018年,宝天曼生态文化旅游区内的近1.1万名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产业脱贫致富。 发展特色种植业。依托内乡县委统战部培育发展起来的560家家庭农场,吸纳贫困户发展种植业脱贫。灌张镇刘营村成立的源泰食用菌家庭农场,利用麦秸、牛粪、玉米芯等材料种植双孢菇,采取“公司+支部+农场+扶贫资金+贫困户”合作帮扶模式,该村22户贫困户采取入股方式参与双孢菇种植产业,每两座菇棚帮扶带动一户贫困户,保证每户每年分红收入达到3000元。 积极探索实践土地流转分红。该县成立土地流转发展公司,家庭农场流转贫困户的土地每年给贫困户流转费用,牧原公司流转贫困户的土地,签订土地经营权转让合同存入土地公司,农业主管部门为存入土地公司的土地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将12年的土地经营权评估作价入股牧原公司,流转农户在原来流转费的基础上再享受相应的分红,所分红利用于发展产业。 发展电商产业。高标准建设内乡电商产业孵化园,在贫困村建立39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培植本土电商企业82家,吸纳1000余名贫困人员就业,促进贫困户增收。 发展有机蔬菜产业。以牧原公司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有机番茄、彩椒等高端蔬菜,销售收入与贫困户五五分成。今年种植的小番茄销售额达42万元,扶贫成效显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