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10-24
2016-10-24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庆阳市工商联:

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广泛参与精准扶贫

作者: ■李倩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92

    甘肃省庆阳市针对革命老区农村贫困面大的实际,积极探索光彩事业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六型”光彩扶贫模式,促进了光彩事业发展。
    近5年来,庆阳市累计实施光彩事业项目1123个,参与企业426户,捐资捐物1.82亿元,培训人数3.49万人(次),解决就业4.83万人。
村企共建型
    从2009年开始,庆阳市连续7年组织开展了“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2015年,结合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会发起的“万企帮万村”和省上组织开展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积极组织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医疗、办学条件及农民文化活动场所等结对参与全市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行动。
    先后有102户企业与142个村建立了共建关系。甘肃宏达路桥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魏正刚投资266万元,帮助华池县上里塬乡建成甘其村、刘家畔村文化广场两个,修建村级公路6公里,购买种羊70只,扶植养殖户35户,并解决了48户群众供水供电问题。捐资126万元在庆城县桐川乡修建小学两所,资助贫困学生130名。
结对帮扶型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与贫困户“联姻结亲”,投身“双联”行动。全市先后有520户企业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投入资金1235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502个,帮办实事213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2015年,市光彩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以商会进农村、会员进农户、农民进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三进”活动,组织7个商会40多名企业家深入正宁县五顷塬乡西头村、西渠村和镇原县殷家城敬岔村,结对帮扶贫困户83户,投入资金116万元,帮助群众解决了一大批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受到群众的好评。
项目带动型
    鼓励、发动和组织民营企业家投资建厂、兴办企业,通过项目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镇原籍在外企业家张华致富不忘家乡,2013年在镇原县投资13.6亿元建成了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和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的融“种、养、加、饲、肥”于一体的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在镇原县19个乡镇和周边地区发展订单式玉米种植基地26万亩、养殖基地75个。建成的30万吨饲料加工厂、12万只/日肉鸡屠宰分割和5000吨肉丸生产线及羽毛粉、肉骨粉加工厂和污水处理厂,安排就业1500人,年实现产值6.5亿元,2015年带动本县19个乡镇215个村的6.5万群众人均增收3225元。
公益援助型
    庆阳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光彩会积极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动员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参与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工作。2014年,组织26名非公经济人士捐款162万元,为镇原县殷家城中学修建三层餐饮楼一幢。
    合水籍在外企业家、陕西旭隆石油技术公司董事长李杰投资5100万元,为家乡合水吉岘乡铁李川村新建别墅小康农宅100套,配套建设村部、农民文化广场、幼儿园和红白理事大厅等公共服务设施,还为五保户、残疾人、教育事业捐款400多万元。
就业扶持型
    连续5年与市人社局、教育局、总工会在全市部署开展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先后组织懊凯食品公司、正阳国际酒店、康盛工贸公司等1100多户民营企业参加招聘会,实现就业2.47万人(次),开展技能培训3.22万人(次),有效缓解了该市求职者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两难”现状,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再就业工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灾支援型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和该市环县2013年7月15日洪涝灾害发生后,庆阳市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彰显责任,奉献爱心,积极响应各级光彩会号召,先后以不同方式支援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近5年,庆阳市127名非公经济人士向灾区捐款、捐物累计429万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