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0-2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智能光伏项目助力农业创新 |
|
作者:
【记者陈雪根23日常熟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506 |
|
|
|
|
|
|
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中利万农“智能光伏嫁接大农业”创新项目规模化推广方案论证会日前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来自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可再生资源协会、国家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等有关方面专家参加了论证会。 与传统“农光互补”技术仅适用于水产养殖和喜阴作物种植不同,中利万农“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技术将光伏支架抬到4米以上高度、支架桩距扩到10米,既能充分满足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需要,又能保证光伏下每棵农作物获得75%以上太阳光射照,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常熟市农委组织省市农业科技部门,对位于常熟市沙家浜镇原荒滩地改良的中利万农“智能光伏+科技农业”26亩光伏下的稻田进行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583.2公斤,与常规大面积生产水平相同。中利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柏兴表示,通过中利提供“智能光伏+科技农业”专利技术,用扶贫基金引导及政策性银行的扶贫贷款,实现每个贫困村投资建设一个0.5MW左右的“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预计可为贫困村实现20年“光伏+农业”的每年稳定收益在40万元左右,实现贫困村可靠的收益脱贫目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