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10-24
2016-10-24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浙江省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正强:

思想高度重视 积极探索创新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24
    近年来,浙江省工商联扎实开展“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全省90个县级工商联,目前已有87个县级工商联是全省“五好”县级工商联,今年有望实现全覆盖。通过“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工作,全省工商联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工作领域逐步拓宽、工作载体逐步完善、特色品牌逐步形成,服务两个健康、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思想高度重视
    县级工商联处在非公有制领域统战工作、促进两个健康的第一线,是工商联工作的基础。浙江省工商联充分认识加强县级工商联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县级工商联建设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写入执委会工作报告,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会共同推动的工作格局;今年8月,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剑飞还亲自带队到3个尚未达到“五好”标准要求的县工商联进行专题调研、督促指导。
切实加强指导
    为了把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的内容进行细化,提出了56项工作要求,使市、县工商联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同时明确市级工商联是“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工作的责任单位,县级工商联是实施单位,把“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情况列入对市级工商联的考核范围,并且规定县级工商联没有达到“五好”县级工商联标准的,不能参加省工商联的年度先进评比。
积极探索创新
    围绕“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新举措。
    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一是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配齐配强县级工商联领导班子;与此同时,认真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强调工商联党组书记由统战部副部长担任,符合条件的省、市工商联主席要进入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加强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加大对县级工商联专职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省工商联都对100多名县级工商联领导进行培训,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
    在会员发展方面,积极吸收当地规模以上企业入会,注重吸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入会,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异地商会等经济类社团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工商联组织。截至今年7月,全省工商联共有会员23.8万多个,近3年平均增长10%以上。
    在商会建设方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建设之路。探索建立村级商会组织和年轻一代企业家组织。全省已建立村级商会306个,县级各类年轻一代企业家组织79个,壮大了工商联工作基础,延伸了工商联工作手臂。探索商会规范化建设。出台《浙江省工商联商会建设标准》和《浙江省工商联商会工作规程》,拟定91个商会建设工作指标;并且从2015年开始开展“规范化建设示范商会”考评认定工作,对商会领导班子、商会工作进行考评,推动商会规范化建设。探索商会党建工作。把商会党建作为工商联系统参与“两新”党建工作的切入口,着力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目前,全省工商联系统商会协会共建立党组织1401个,占56.7%。探索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从2013年初开始,我们就探索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初见成效,温州市瓯海区有两个行业协会承接25项政府部门职能,台州市天台县有7个行业协会承接59项政府部门职能。三年多的改革实践证明,商会承接政府部门职能,有利于厘清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能边界,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增强商会协会组织的实力和活力,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作用发挥方面,全省各级工商联充分发挥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促进两个健康。一是以“守法诚信、增强发展信心”为重点,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把各项活动深入到基层;二是创新调查研究工作机制,打响参政议政品牌。三是深化“千企联千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四是健全完善服务体系,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科技、法律、信息、人才等服务。
    在工作保障方面,各县级工商联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工商联的编制、经费、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基本满足工作需要。尤其是商会大厦建设,目前,全省县级工商联和乡镇商会已建商会大厦60座,筹备建设的有20座。
狠抓巩固提升
    在“五好”的基础上,今年初,自加压力,开展了“五优”县级工商联创建活动,努力推动县级工商联补足工作短板、打造工作品牌,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工商联践行两个健康主题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和全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巩固“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成果,扎实推进“五优”县级工商联创建工作,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民营经济标杆省份作出应有贡献。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