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0-19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执着于研发创新 |
“鸿吉”在生物科技大道上狂奔 |
|
作者:
■通讯员肖鹏本报记者江丛干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214 |
|
|
|
|
|
|
在鸿吉生物的生产车间见到董事长匡新生的时候,他正一边仔细端详着产品的成色,一边与湖南来的经销商交谈着。匡新生说:“生物科技是一条无尽的道路,我觉得只要不断研发、创新,将生物科技与农业、环境结合并普及开来,前景将非常美好……” 20多年执着生物科技的匡新生见证和参与了江西农业生物科技成长的过程,他说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生物科技;一生也只打算开一家公司,就是江西鸿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把鸿吉生物一直传承下去。 鸿鹄高飞 就在记者采访前几天,鸿吉生物的专家团队在匡新生的带领下应邀到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大通湖”进行水质勘察。 为配合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建设,益阳市各级政府对大通湖的生态环保高度重视,特邀鸿吉生物的专家团队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并商讨大通湖水质治理修复方案。匡新生当即承诺:“只要你们相信我,我们就一定会把它治理好,并且达到Ⅳ类水质以上。” 近年来,这样的片段在鸿吉生物的发展之路上频频出现。 鸿吉生物采用“三合一”模式及低温肥水技术,在生物科研及生态环保过程中配合使用小球藻+藻神+酵母粉+五氧化二磷等产品,利用排泄物供小球藻的营养,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实现营养平衡,既养活了水资源又改变了富营养的生态结构。他们自创的污水治理方法使得原本因城市发展、生活污水排放导致蓝藻泛滥的江、湖重新焕发了生机,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专业铸就专家,专业成就品质。鸿吉科技是一家既专业也不乏专家的企业,公司目前建立了5条生产线,具有多种水质改良剂的生产能力,拥有一支由江西省科学院领导及领衔,具有雄厚科技研发能力的研发团队。现有多种改良剂,营养保健药物,优势藻、菌、微生物等产品。 鸿吉生物还在全国12个省市建立了市场营销网络,遍布华中、华东、华南等区域,强大的营销网络为公司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其中,江西九江1.3万亩水产养殖基地,江苏1.7万亩自有基地。此外,还拥有示范养殖基地5000亩,苗种培育基地200亩,微生物培育中心、二氧化氯生产中心分别为13个,产品研发生产中心25个,具有6项国家科研专利成果,成为江西省最大的生态养殖企业。 执着初心 匡新生说,他给自己的人生设了一个三定目标,即定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匡新生的故事也就围绕着这三定徐徐展开。 在创立鸿吉生物之初,匡新生也与其他创业者一样,品尝过创业路上的各种酸甜苦辣,甚至遭遇过3次失败,才终有了第四次的成功。 上世纪90年代初,匡新生到沿海的一家与农产品相关的台资企业做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他预测到生物科技及生态环保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匡新生在福建多处奔波,与众多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引进台湾技术,了解生态环保产业。 2002年,匡新生和家中的兄弟彻夜畅谈生态农业的各种可能,并说服其与自己一起在这条路上奋斗。而后,两兄弟一同上赣北的庐山西海开展水产养殖,代理了一些生态水产养殖产品的品牌,验证着生态养殖模式的可行性。谈起这段经历,匡新生也是感慨万千:“当时面对的客户群体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人,思想还比较落后,很难接受生物科技的概念。”由于管理不善,这次创业最终以亏损几十万而告终,当时可谓是心痛不已。 不过,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通过不断摸索和尝试,匡新生更加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做水产生态环保产业。 2008年,匡新生来到南昌,选择在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并建立了江西鸿吉水产服务公司。次年,我国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生物科技产业展现出无比广阔的前景。 时势造英雄,匡新生看准时机,鸿吉生物在2009年应运而生。鸿吉生物是由江西省科学院、江西省科学院生物保健品厂与江西鸿吉水产服务公司共同组建的高科技服务型企业,依托江西省科学院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以提供优质优势的产品。由此,鸿吉生物依势而起,在行业里脱颖而出,特别是在江西市场已做出了非常大的影响力,深受广大水产养殖行业的赞誉。 匡新生经常说,“成功可靠的养殖模式”是唯一给用户带来效益的最佳途径,而遍及12个省市的客户的满意度就是他实现价值的最好的反馈。 百年大计 去年8月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鸿吉生物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奔赴到水产养殖的各个角落。 据了解,传统养殖模式没有系统的生产计划及完善的模式理念,导致养殖户风险增大。鸿吉生物创新研发了一系列成功的养殖模式:一是利用低温发酵、定期培水系统的精养吃食鱼养殖模式;二是利用全能发酵技术稳定的水质修复技术的虾养殖模式;三是大水面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的滤食性鱼类养殖模式;四是采用低成本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城市湖泊污水。 未来还不仅限于此。为了不断扩大企业的业务范围,匡新生还把土壤修复技术纳进了自己的目标。 有前景必然有阻碍,目前鸿吉生物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地方政府与民众对生物科技的了解与重视不够。“无论是水治理还是土壤修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生物科技的帮助,让生物自我净化,形成一个健康的生物链,这样既能节省资金成本,又造就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可谓百年大计。”匡新生如是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