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0-19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智能信息化照亮辽宁石化行业转型新路径 |
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区域辽宁石化行业正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搭建智能信息化制造与服务平台 |
作者:
■本报记者程景亮孙智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44 |
|
|
|
|
|
|
从一家年产值销售300万元的小微企业到年产值30多亿元的上市公司,辽宁奥克集团尝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甜头。通过与软件开发企业的合作,目前这家中国化工500强和中国民营化工百强企业已经全面完成了基于DCS自动化控制的生产系统,自主开发了OA、HER等管理系统,并逐渐完善优化了整个集团的ERP系统管理平台。 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产业链,推动行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正在成为辽宁石化行业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与效益,实现向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布局的着力点。 “互联网+”的现实意义 辽宁的石化工业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今,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叠加期间的辽宁石化行业,却正面临着资源环境安全约束、产能供给过剩、成本上涨过快、产品价格下降等一系列矛盾和挑战。而行业自身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等问题也一直饱受诟病。 数据显示,2015年,辽宁全省石化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降幅低于该省工业3.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01.9亿元,下降19.8%,行业累计亏损28.6亿元,同比增亏28.7亿元。2016年上半年,该省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5%,亏损18.3亿元。 与此同时,辽宁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行业中的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规模以上石化企业的研发投入仅为0.7%,精细化工类企业仅为1.4%。“十二五”期间,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4家科研机构成果本地转化率仅为9.5%。 作为辽宁推进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区域,如何在控制新增产能、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补齐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短板,是目前辽宁石化行业扭转颓势之前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在现实面前,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搭建的智能信息化制造与服务平台之于辽宁石化行业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蔺晓刚认为,加快推进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是解决行业突出矛盾、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行业质量效益,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新技术带来新思路 今年6月,辽宁省长陈求发就推动该省石化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要大力推进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狠抓“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数字化、物流信息化、供应链协同化,推动大型炼化企业向智能工厂方向发展,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国家相关战略的出台和落地以及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而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也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给辽宁石化行业真正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6年辽宁省石化行业两化(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论坛”上,来自辽宁省内各市经信委、省内重点石化产业园区、石化行业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西门子、石化盈科、用友等信息化技术公司、重点石化企业就围绕“智能制造、智能服务、融合互联、创新发展”展开了深度交流。 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单位,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分公司就表示,基于“互联网+”等智能信息化新技术的两化深度融合将成为推动辽宁石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而通过推进IT企业与石化企业供需对接,为石化企业提供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物流等环节的融合创新,构建集成先进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管控平台也已经在行业内形成共识。 “不仅仅是辽宁的石化企业,当前整个石化产业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信息部副主任齐学忠教授认为,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全球能源结构性调整和我国供给侧改革等多重压力,但同时也存在重大的发展机遇。 民企或将迎来超车弯道 在辽宁石化行业,奥克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并非异类。抚顺同益、康辉石化、大连瑞泽、鞍山七彩、辽宁嘉合等众多优秀民营企业在行业内均占有一席之地。“十二五”期间,行业还新增了恒力石化、逸盛大化、福佳大化、盘锦北燃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民营企业。 在日益开放,不断优化的环境中,智能信息技术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摆在了行业内所有企业的面前。 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预测,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传统化工产品需求增速为5%左右,有机原料、合成材料需求增速在5%-10%之间,新材料需求增速将超过10%;汽车用材料和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建筑化学品、生态环保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这对于市场敏感度高,善于把握机遇的民营企业而言,将是一次利好。与此同时,《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颁布出台也进一步提升了石化工业民间资本的参与度与融合度。 《规划》提出要利用央企资源、技术、装备优势和剩余产能,民企资金、市场灵活度和产业链延伸能力等优势,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打破体制界限,寻找合作点,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此外,《规划》还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利用互保联保、政府担保(利用基金)等形式,创新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加强财政支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加快开发高附加值石化产品,促进企业走“专精特新”和差异化发展道路,“小做精,大做强”。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快成长,着力推进传统产业领域企业转型升级,营造民营企业发展良好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扩大对外合作交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