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0-14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小刺梨带来大产业 |
首届中国(安顺)金刺梨节力挺维C王 |
|
作者:
■本报记者管弦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69 |
|
|
|
|
|
|
“安顺市金刺梨种植面积达21万亩,覆盖全市48个乡镇316个村。目前,金刺梨产业直接和间接产值达10个亿,农户得到了实惠,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日前,贵州省安顺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首届中国(安顺)金刺梨节暨中国(安顺)金刺梨发展峰会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熊元表示,该市将力挺“金刺梨”,希望更多资本介入金刺梨产业发展,让小刺梨在促进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中挑大梁。 据了解,本届活动将于10月15日至16日在安顺举行,旨在进一步叫响“北有红枸杞,南有金刺梨”品牌,把金刺梨推向全国和世界,使安顺金刺梨收获名气、人气和财气,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期间,将举行开幕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产品展销及招商洽谈和商务签约、“游黄果树品金刺梨”安顺旅游黄金体验等系列活动。届时,两院院士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围绕金刺梨与大健康、金刺梨与大生态大扶贫等主题进行讨论。 贵州是我国的刺梨资源大省,也是世界的刺梨资源中心,刺梨资源尤为丰富。为加快推进刺梨产业发展,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推进刺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14-2020年)》,明确到2020年,全省刺梨种植面积达120万亩,打造刺梨产业带,建设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在安顺、黔南、毕节、六盘水等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刺梨产业聚集区。 据熊元介绍,安顺市金刺梨是该市林科所对野生无籽刺梨驯化栽培的新品种,为贵州特有种类,2012年曾获国家林业创新奖,2015年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目前,该市已累计整合省市项目资金和社会投入共计5亿元,用于金刺梨产业发展,建成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以上的15个、500亩以上的36个、100亩以上的86个,发展合作社65个、大户500个、散户近2万户,带动5万余人就业;全市获得金刺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5个,面积为7900余亩;无公害产品认证1个,面积1800亩;有8家加工企业投产和试生产,金刺梨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金刺梨,又名光枝无籽刺梨(别名安顺缫丝花),丰富的维生素C与SOD、维E、维P等营养成分天然集于一体,每百克可食用部分的维生素C含量为2585毫克、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为5340毫克,同时富含胡萝卜素、维E、维P以及20多种氨基酸和1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誉为“肠道清道夫”“血管清道夫”。 2000年以来,安顺市林业科技人员先后承担了省市7项科研课题,对光枝无籽刺梨进行开发研究,形成了系列成果,荣获安顺市科技延伸阅读:进步奖。2011年,市政府决定把这一成果进行转化利用,把金刺梨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稀贵品种作为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及农民增收产业加快发展。成立推进安顺金刺梨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四次金刺梨产业发展推进会,出台了《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顺金刺梨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市县(区)均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其产业发展。2012年,荣获国家林业创新奖,2015年,荣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