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10-12
2016-10-12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寻求海外深度合作

如东县工商联引导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作者: ■刘敬华本报记者庄道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181

    “每个人最大的收获不是厚重的包袋,而是脑袋。”10月10日,江苏如东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桑健从菲律宾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把此次赴菲参观交流的所有会员企业家组织起来,谈感受,谋新路。10月5日,他带领由如东县22个骨干企业的企业家组成的经贸交流团到菲律宾马尼拉学习交流,短短5天收获之多也出乎他的意料。“既有理念的转变也有深度合作的意向。”桑健说。
    这是如东县工商联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第一次“组团”到海外寻找投资机会。2013年,如东县一家本土企业江苏世纪燎原针织有限公司就在缅甸投资办厂,随后一批如东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掀起一股海外投资热潮。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当国内企业受困于“往哪里走?”“怎么走?”时,在如东县工商联的助推下,如东民营企业走出了一条“示范路”。“突破传统思维,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到海外寻求深度合作,培育新兴细分市场,掌握竞争新优势。”桑健常用这句话来解读如东企业海外突围之路。
借势要素红利:
    挖潜制造业曲线高端
    作为如东第一家到东南亚建厂的企业,最初世纪燎原做出“走出去”发展的决策却是迫于无奈。2013年前后,企业陷入发展困境:生产成本高涨、市场订单锐减、贴牌加工难以为继。“一线品牌的订单量由原来的一年7000万-8000万跌至几百万,企业生存面临巨大考验。”世纪燎原董事长黄继石告诉记者,市场形势倒逼企业走出国门,最终选择到缅甸投资办厂,“作为东盟国家,缅甸出口欧美、日本享受最惠国待遇,出口不用交关税,这为利润空间极小的传统产业打开了生存通道。”黄继石借机调整产品结构,把出口量大的中低端产品放到缅甸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留在如东,凭借缅甸当地的要素红利,在缅甸工厂投产两年后,世纪燎原就止住了下滑趋势,效益逐步回升,目前企业成为缅甸仰光地区最大的针织企业。
    南通大东有限公司同样看中了东盟国家税率最惠国待遇,在越南建设工厂。9月19日,投资4000万美元的大东(越南)有限公司正式奠基。“除了当地的要素红利,我们更着眼于企业资源整合和国际市场布局。”南通大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拥军说,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将推进深层次的产品和市场结构调整,先把企业在国内的分厂资源加以整合,组建一支从管理到技术完整的团队,投入到越南工厂,复制南通大东本部的生产方式,而南通大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产品研发中心和管理创新输出中心,主要生产批量小、难度大、附加值高的产品,逐步把越南工厂发展为毛巾制造基地。“通过‘一带一路’企业实现产业链的分流,把研发、销售两大高端产业链做精做细。”康拥军说。
    南通强生集团“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也是瞄准产业链高端。去年10月,企业在美国成立销售公司,转变过去的经销商营销模式,自产自销。“很多美国公司只有市场没有实体,而我们既有实体也有销售企业,上下游连成一片,这一步走好,就能把过去被美国人赚的钱再从他们手中抢回来。”强生集团董事长沙晓林认为,相比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传统制造企业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家首先要树立发展自信,想方设法抓住高端产业链。”
    在如东,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产值占工业经济一半以上的份额,这些行业内的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正倒逼更多企业循着“一带一路”到海外寻求发展机遇,这些企业主大多都抱有这种想法:凭借海外的成本低、税率低等要素红利,建立生产基地,最终通过资源整合挖掘研发、销售等高端产业链,获取竞争优势,成功转型。
模式输出:
如商经贸向世界展示“如东制造”
    9月12日,乌兹别克斯坦独立25周年之际,由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乌兹别克国家电信公司合资建立的“中天科技电信在吉扎克自由工业园区建成。这是中天科技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化竞争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之前,中天科技在印度和巴西设立并成功运营了两家境外工厂。中天负责人表示,合资企业的成功建立,与中天科技先进的制造业理念和模式密切相关,它符合2013年9月乌总统签署的《关于实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乌期间两国达成的相关协议,并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的措施》总统令,有助于中天科技在生产模式输出的过程中在国际市场拓展延伸产业链和产品链。
    近日,由南通五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罗马尼亚建设的麦道工业园也完成了一期建设,并有一批企业入驻园区。这是国内建筑工程企业在欧洲建立的第一个工业园。在公司董事长胡斌看来,工业园的意义不在于工程建设上实现了零的突破,而是向欧洲输出了中国产业园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罗马尼亚是亚欧铁路重要的交通节点,我们要把这个工业园打造成一座桥头堡,辐射到欧洲甚至美国,中国的产业资源和发展模式通过这里输送到更多国家。”胡斌说。
    南通辉煌彩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允华已经把企业的模式成功输送到菲律宾。最初跟菲律宾马尼拉一家企业合作销售彩钢板,他定下的目标是每月销售100吨,很快他就发现,在当地的销量远远大于供应量。“我们跟这家企业合作,在当地建设物流园,把中国的模式带过去,设立配送中心,自己剪切配送,按照我们的方式组织各个流程。”刘允华告诉记者,辉煌彩钢在菲律宾的百万吨生产销售基地已经建成,目前年销售彩钢板5万吨,镀锌板20万吨,占菲律宾市场的10%左右。“按照这一模式,我们不注重固定资产投资,而是做大彩钢贸易服务,向轻资产发展转型。”刘允华说。
    在如东,传承“厚德笃行、扶海越江”精神的企业家,敢闯敢干,诚信经营,被称做如商。在新市场形势下,他们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到国际市场开疆扩土,在参与国际生产和市场的分工合作过程中,把先进的理念和模式输出到海外,开展经贸往来,“如东制造”也随着这些如商“走出去”的步伐展示到“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
主席轮值机制:
营造企业“海外出行”的生态环境
    实际上,如东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无论是通过借势要素红利、挖潜高端产业链,还是通过模式输出,叫响“如东制造”,都离不开如东县工商联为助推企业走活“一带一路”所营造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一个企业家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都有清晰的理念认知、自觉意识和发展实践,彼此间团结合作、资源共享。
    2011年,如东县工商联开始创新企业家“轮值主席”的模式来促进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主席轮值每五年一届,每年企业家轮值主席负责组织会员企业开展各类参观考察、交流活动,真正让企业家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自己去处理产业发展的‘分内事’。”桑健说,“工商联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娘家’,只负责为企业处理各种发展关系牵线搭桥,提供保姆式服务,不用政务手段干预企业家的市场行为。”
    刘允华是这本届商会的轮值主席之一,年初他就和其他几位轮值主席制定了周密的活动方案。“今年活动的重头就是此次赴菲律宾参观考察,我在菲律宾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和人脉,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如东更多的企业家来到菲律宾跟当地的商人沟通交流,建立合作关系。”刘允华说。
    “工商联的会长轮值机制很成功,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对商会的归属感,而且活动丰富,兴趣点和效果也能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需求。”从菲律宾归来,南通大东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军有感而发。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在如东工商联的助推下,如东共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4.3亿美元,先后有中天科技、世纪燎原、辉煌彩钢等14家企业完成境外投资项目21个,实现中方协议投资额1.2亿美元,逐步形成了以光缆、纺织服装、化工建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境外贸易加工生产基地。今年1到8月份共完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47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6.5倍。
如东县经贸交流团在菲律宾马尼拉考察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