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0-11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脱贫战线里的巾帼楷模 |
|
|
|
|
|
|
2016年1月29日,桂林市慈善事业会、市女企业家协会组成的“周末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到龙怀乡东坪村,看望慰问了当地的贫困户,为他们送去温暖。这一志愿服务队的创始人,叫谢玉华。她是广西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桂林市工商联副主席、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广西三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谢玉华便开始多方奔走,呼吁重视适龄儿童辍学问题,积极参与“春蕾计划”,在她的帮助下,一些曾行走于社会边缘的适龄儿童,又步入了自己的人生正轨。当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困难人群时,谢玉华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公益平台,需要发动身边和她一样有实力有爱心的朋友参与进来,帮助更多的人。 2011年6月,在桂林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谢玉华的提议和组织下,一些女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在周末抽出时间陪伴留守儿童逛公园、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等,让孩子们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就这样,“周末爱心妈妈”宣告正式启动了。她们以“母爱相随,幸福相伴”为宗旨,关注孤残、留守、贫困儿童、农民工子女、失独家庭、困难职工、空巢老人为帮扶重点,着眼物质、心灵双重关怀,立足于打造广西乃至全国的公益活动品牌。 据了解,目前志愿者人数发展到1000多人,举办上百场各类公益活动,捐款捐物价值600多万元,提供志愿服务达1.8万人次,受到帮扶的困难女工、困难职工以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达4000多人,共建乡村少年宫22个。 2016年3月9日,为推动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脱贫增收、源头解决“三留守”问题,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经研究,桂林市妇联、扶贫办决定于“十三五”期间联合实施“产业到家牵手妈妈”巾帼脱贫行动。 本次行动以桂林市3个贫困县(龙胜、资源、灌阳)、499个贫困村为重点区域,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妇女为对象,着力推进“三大产业”,通过“七牵手”服务活动,切实帮助贫困妇女在产业链上留得下、稳得住,收入逐年递增,到2020年末,实现通过本行动扶持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如期脱贫。 方案显示,将充分发挥“妇字号”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妇女特色产业强势发展、创新推动互联网新兴产业吸纳妇女群众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培训、金融、维权、助困、健康等服务,帮助和推动贫困地区妇女参与并拓展产业链,有效增收脱贫。 首先,依托“妇字号”发展优势产业。大力扶持以巾帼科技示范基地为龙头的各类“妇字号”基地、巾帼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建设,发展以“品种品质品牌”为核心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其次,依托“金绣球”打造特色产业。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每年培树3个“金绣球”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点,每个示范点视带动就业和直接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数给予扶贫贷款和资金扶持;实施巾帼家政脱贫项目,加大巾帼家政示范基地创建力度,鼓励引导基地到贫困地区开设分支机构,大力推进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社区)活动。 最后,依托“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根据规划,实施巾帼电子商务创业行动,依托女企业家协会和女能人协会的资源,搭建电商平台,帮助贫困妇女拓宽售卖优质土特产的渠道,实现持续增收。依托供销、淘宝等网络平台,实施“村淘”项目,大力开展电商培训,在传统“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发展电商专业村,培育扶持一批女性创客和创业带头人,让“互联网+”成为促进贫困妇女增收的新亮点。 “除了依托‘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发展农业产业之外,我们还依托‘金绣球’打造特色产业、依托‘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来促进妇女增收致富,帮助她们摘下‘贫困帽’。”自治区妇联主席王革冰介绍。如今,当地不少农村妇女把自家种植的皇帝果、年橘以及海鸭蛋、海鲜干货等农副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脱贫致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