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0-11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美国医改方向提出新思路 |
专家认为:只关注疾病治疗而疏忽健康管理将掣肘全民健康体系建设 |
作者:
■本报记者周勇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37 |
|
|
|
|
|
|
“建设更有价值的医疗服务和全民健康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转化研究应用,解决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资源不均衡现状,这是当前美国医改关注的三大方向,或许对中国正在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有价值的考量。”全球医生组织中国总代表时占祥博士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美国医学科学院日前在其华盛顿总部举行了《医疗服务和全民健康国策至关重要方向》为主题的研讨会,引用美国医学科学院院长Victor Dzau的话——“这是为新任总统上任100天准备好必做的作业”,而时占祥是受邀出席唯一来自中国的专家。 近年来,美国也不断地谋求在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领域变革。业内等级专家学者是这样来评价当下的美国的医疗服务现状:犹如置身于海底世界,既有危及生命的巨大压力,也有寻求生存的迫切欲望。 美国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机制转变未来将朝向更有价值、长效的健康管理方向发展,与之同步的改变是,打造一个更及时、有效和可承受的医疗服务。“我们每个人对医疗服务需求是短暂的,而健康管理却伴随着从生到死整个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应当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基础上成为政府的政策导向”时占祥分析说。 美国建立以服务质量和价值为核心的创新服务模式,其中的关注重点是社会老龄化问题。长久以来,老龄和慢病群体成为对医疗服务和社会辅助资源“高需求、高消费”的群体,他们不仅需要定制的医疗和健康的管理,而且也需要相应的社会资源和建立社区参与的激励机制。 时占祥指出,新模式的导入是建立在医疗健康数字化和健康大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更加侧重智能化提炼指导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循证经验。与美国不同,目前的中国医疗机构彼此之间患者健康数据数据不共享,甚至医院内的数据不流动,这一最基础环节“口裂”显然有碍打通医疗和健康业的整合管理和发展。 对强化科技创新和转化研究应用,要紧贴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健康管理的实效,这成为研讨会的普遍共识。而对美国奥巴马总统倡议旨在改变癌症防治问题的“抗癌登月计划”,预期投入几十亿美元,专家们评价并不乐观,业内更有“还不如免费赠送每位慢病患者一部智能手机或一套可穿戴监测设备,这样更能体现政府投入和产出效果”之呼吁。 健康是和谐社会的百年大计,不仅仅是政绩。“医改涉及医疗和公共卫生的顶层规划和设计,路径出现偏差无疑将导致全盘皆输。就中国目前现状而言,医生仍然是紧紧只关注治病,并不完全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这是掣肘全民健康体系建设乃至健康中国打造的核心问题。”时占祥坦言。 作为国际非赢利性、非政府性的医学专业机构,全球医生组织成立于2006年,长期致力于中美医学领域的交流,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性培训,并促进医学与健康产业的合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