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9-29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观点摘要 |
|
|
|
|
|
|
1.我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地产的轰轰烈烈。那时候,老百姓买房、企业也买房;他们不仅在日本买房,还跑到海外去买房。但最终,所有的投入都交待给了泡沫,日本经济在1990年遭遇了巨大冲击,直至今日其经济和房地产还陷在萧条和低迷之中。 2.这一轮改革的不得力是不能以中央政策不到位来解释的。相反,目前的情况是上热下冷,中央各种各样的政策传递到基层出现了落实不力的情况。这是本轮改革进展缓慢的症结所在。 3.从美联储上周释放的政策信号来看,美联储很可能会在今年12月再次进行加息,与去年12月启动的首次加息相隔整整一年,足见美联储加息节奏之缓慢。展望2017年,美联储地方储备银行行长投票权的变化,将令美联储的整体政策倾向变得更加“鸽派”,有利于耶伦继续执行缓慢的加息策略。 4.对中国高铁,津上俊哉说得就更直白:“日本政府为了维稳,自1990年代末起大幅度增加公路、铁路等公共基础投资,缓解和弥补宏观经济受到的冲击,维稳工作成功了,但有代价,政府债务达到GDP的两倍。中国也要警惕类似问题,中国大搞高铁、机场建设,铁路原来是四纵四横,据说现在高铁也要八纵八横。中国人口90%住在东南地区,只有10%住在西部,投放高铁的钱能收回来吗?” 5.不论是世界银行还是中国政府发行SDR债券,必然面临额外的较高的成本,以补偿投资者将要面对的低流动性。这种成本其实是一种风险投资,有可能培育出一个更加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这笔风险投资不仅需要中国这样的投资人,也取决于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姿态。 如果把货币体系比做语言体系,那么美元就是英语,SDR就是世界语。SDR能否避免世界语的困境?不试怎么知道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