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6-09-21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  | 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引发猜想 |  | 阳光保险作出“一年内不增持”“不主动谋求第一大股东”承诺 |  | 
				  | 作者:
■本报记者罗寿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84 |  |  |  |  | 
                      
                        |  |  |  |  |  |  |  |  | 
                  | 			    18日晚间,伊利股份发布了阳光保险增持其股份的消息,随即围绕着“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的话题不断,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轮关于“伊阳之争”的猜想。为表诚意和避免市场误读,阳光保险连续发声回应举牌伊利事件,并作出“一年内不增持”、“不主动谋求第一大股东”承诺。但仅仅是承诺,貌似远远不能打消市场的猜测。伊利遭阳光举牌引发猜想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伊利股份9月18日公告披露,9月14日,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通过旗下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人寿”)和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财险”),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由此触发举牌。
 根据公告,9月14日,阳光保险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增持伊利股份无限售流通股股份5667900股,占其总股本的0.09%。本次增持前,阳光保险已持有伊利股份297572165(2.98亿)股,占有总股本的4.91%。本次增持后,阳光保险合计持有3.03亿股股份,从而合计持有伊利股份总股本的5%。
 在此之后,伊利股份于9月19日早间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股票,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其股票自9月19日开市起紧急停牌,连续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宝万之争”的故事尚未走远,相比万科,股权更为分散的伊利股份在第一时间紧急停牌,引发了不少市场人士对“门口的野蛮人”猜想。
 从伊利股份的股权结构来看,较为分散,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
 而此番,在阳光保险举牌后,伊利股份方面的迅速反应,令市场人士猜测,其紧急停牌,一来或是为防止被恶意收购,二来或是创造时间,寻求解决路径。阳光保险迫于压力连承两诺
 对于外界的猜疑,阳光保险20日二度发布官方声明,就市场上的这些过度猜想进行了回应:“增持伊利股份,是阳光保险正常的财务性投资行为。”
 在这份声明中,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看到,阳光保险再次强调,增持伊利股份是出于追求资产的保值增值目的。
 阳光保险表示,目前为止,阳光保险在二级市场投资的198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是第一大股东,没有一家持股比例超过10%,投资伊利股份同样也是一种正常的财务投资行为。
 记者了解到,除了伊利股份外,阳光保险在二级市场已经举牌的上市公司还包括凤竹纺织5%、京投发展5.35%、胜利股份5.56%、福寿园7.22%、承德露露8.43%等。
 为表诚意避免市场误读,阳光保险在声明中强调,“支持伊利股份现有股权结构,不主动谋求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和“未来12个月内不再增持伊利股份”。
 而对于此次举牌伊利股份,阳光保险方面这样解释,“阳光看好中国消费市场发展,看好食品行业发展,看好伊利股份发展。”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阳光保险的承诺,其约束期只有12个月,至于12月之后,阳光保险究竟会采取什么措施,还是一个未知数。目前,尚不能排除阳光保险继续增持,获取公司控制权的最终目的。不排除阳光保险未来拿到伊利股份控制权后,利用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扩展非乳业业务,将伊利股份作为一个平台,进行其擅长的股权投资,从而从中谋利的可能。如此,以实体经济见长的伊利乳业势必会增加市场风险,影响其乳业龙头地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