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9-13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精准扶贫要情真意切 |
|
作者:
■朱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51 |
|
|
|
|
|
|
今天是2016年9月8日,转眼驻村工作已两个多月了。从刚驻村时的满腔热情到现在对工作的冷静思考,从刚开始的不熟悉到现在的逐步了解,自己慢慢地走入到农村的生活,慢慢地熟悉了农村生产生活现状,慢慢地适应了现在“第一书记”的工作。中央实施“精准扶贫”,各级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点燃了农村和农民的梦想,全村上下鼓荡起了一股强村富民的壮志豪情。 我任职的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陈堡村,位于卸甲镇西南部,距乡镇16公里。村里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兼顾水产养殖,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深加工、市场化、商业化程度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委会为原废弃的小学校区,办公条件差。 驻村工作不久,通过与党员干部座谈工作、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对村情村貌有了初步认识,从百姓的言语神情中,我掌握了他们关心关注的事,感受到了他们对组织寄予的深切期望。我觉得应结合实际,从解决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努力帮助改善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经过村组干部的介绍和实地踏查,我发现村里有一个废弃的农家乐项目,临近江都绿洋湖湿地公园,占地40亩,有餐厅、卡拉OK等旅游服务设施,有渔塘提供垂钓,可以盘活利用。我和村组干部商量,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信息发布,力争招引有实力的客商接手重建。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是一项生态环保的扶贫项目,能充分利用村集体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的屋顶,连续多年产生稳定收益。我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国环太阳能公司有实施光伏屋顶项目的需求,第一时间与扬州相关企业联系,专程带领弘博环境设备公司的两位专家,实地勘验场地,探讨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我村还有土鸡、土鸭农产品养殖和葡萄种植等多个特色农业项目,我通过与市、县相关部门联系,拜托同事帮助留意信息、尽力协调、力争产业扶持资金。这些工作目前都在有序推进,村里百姓对未来充满憧憬,这也悄然拉近了我和大家的距离。 扶贫工作要心存真情。百姓对扶贫工作寄予厚望,对从扬州派来的全镇唯一一名“第一书记”高看一眼,对我们的所作所为都铭记在心。在一次次的走访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才能赢得百姓的无怨无悔的支持。驻村扶贫就是要戴得了草帽、穿得了布衣、坐得了板凳、唠得了家常,切实了解百姓的需求,把百姓的需求作为导向和动力,心存真情实打实地帮助他们把影响生产生活的路、桥、房,子女就学、就业、就医等难题协调好、解决好,使百姓真正地享受到党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 扶贫工作要精准到位。脱贫不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唤起百姓的致富动力,让百姓获得发展技能,让村集体经济获得发展动力。扶贫要因村施策、因人制宜,注重发挥工商联人脉广、资源多的优势,积极动员组织直属商会、会员企业发挥光彩精神,积极投身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在入户走访中,很多干部百姓都认为政策方向是对的也是好的,可成效不明显,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扶到根上、扶到点上。对贫困户不能简单一概、一味地采取资金补助、物品慰问,应该视情况做出不同选择,缺信心的帮提振志气,缺资金的帮筹钱、缺技能的帮培训、缺技术的帮助请专家,真正把各级组织的帮扶政策用好用足;对村集体经济的帮扶也不能仅停留在“输血”上,而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造血”上,要逐步壮大村办企业、合作社等,通过帮扶单位拨一点,县乡配套一点,村组筹一点,有步骤地引导贫困户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获得收益,使村集体和百姓携手走上幸福康庄大道。 扶贫工作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致贫多非一日,脱贫难在一时,扶贫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年复一年的努力。卸甲镇陈堡村作为市工商联长期结对帮扶的单位,要延续三年前帮扶的优良传统,按照脱贫五年规划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引导百姓围绕既定的努力目标,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去做。要服务卸甲、八桥镇域经济,在特色养殖、休闲旅游、绿色食品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尝试有所突破。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精准扶贫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关心和支持。我相信,有派出单位的关心指导,有商会、企业的大力配合,有村组干部和村民的全力支持,卸甲镇陈堡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村民的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工商联联络处处长,2016年7月到高邮市卸甲镇陈堡村任“第一书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