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9-13
2016-09-13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上海自贸区21项海关新政推向全国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05
    【本报上海讯】6:30,航班在浦东机场落地。7:19,空运货物入库理货。8:28,向海关进行进境申报。10:10,货物通关出区进入国内,距飞机落地仅3小时40分钟——今年9月上旬,一批国际知名时尚品牌服装,创造了上海自贸区空运物流的新速度。
    今年9月底,上海自贸区运行将满三周年。瞄准贸易便利化这个大目标,海关部门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先后推出31项创新制度并全部形成公开透明的规范标准。在此基础上,一套新的海关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以刷新通关纪录的服装进口为例,其中就暗藏着不少“新门道”。比如,先进区后报关。中远空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路明说,改为“先进区后报关”后,可以在入库的时候进行申报整理,等到出货的时候申报也完成了。“这个政策出来后,客户拍手称快。”
    此外,还有“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郁雄伟告诉记者:“原来自贸区的保税仓库不能放非保税货物,带来很多麻烦。增加运输成本不说,管理难度也非常大。实行分类监管后,用信息化的手段监控,所有货物在保税仓库统一配送,效率大大提升。”
    得益于这些改革,目前上海自贸区一线进出境平均通关时间较上海关区缩短78.5%和31.7%。上半年上海自贸区合计进出口值逾5400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海关副关长郑巨刚介绍,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贸区,目前上海自贸区推出的31项制度创新中,已有2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苗圃”效应达到预期目的。下一步,以“前所未有的便利化和有效管控”为目标,改革还需要推动跨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优化升级现有的贸易监管服务模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