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9-02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香港大学生体验“雪花第一酿造” |
|
作者:
■本报记者李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36 |
|
|
|
|
|
|
“耐得寂寞,方能拥得繁华,孤独是成功的必修课”,对于“匠心营造”的坚守,不仅仅是一股强大的信念,更是要无数人团结一致,秉承着一种对于坚持的倔强,千锤百炼每一个工艺环节,专注于向更好更强进发。这也是雪花啤酒对于匠心营造的一种理解。为了见证“匠心营造”品质并体会其中精髓,近日,来自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近20名香港高校学生到访华润雪花上海工厂,在多项生动趣味的活动之中了解这家品牌销量冠领全球的中国啤酒企业。 挑战“啤酒国嘴” 在雪花工厂体验中,一场对“啤酒国嘴”的挑战让香港大学生们大呼过瘾。国嘴,实为“国家级品酒师”,截至目前,中国啤酒行业共有50名国家级品酒师,称其“珍稀”一点也不为过。雪花品酒师徐钰倩,便是国嘴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80后。在活动当天,徐钰倩成为了香港大学生们的品酒导师,为到访同学详细解读啤酒的品鉴之道。 然而单纯的理论讲解似乎不足以满足于香港大学生们被勾起的好奇心,于是一场香港大学生对阵国嘴的挑战赛拉开序幕。随后香港大学生向“国嘴”徐钰倩发起挑战。徐钰倩背对众人,由同学们选定啤酒交到国嘴手中进行辨识,只见徐钰倩“一看二闻三尝”,随即便脱口而出正确的啤酒名称。其实,品酒师是雪花检验啤酒品质的保证之一。雪花啤酒除了各种仪器的理化检验之外,还要经过品酒师的感官检验。 据了解,雪花总部有一支消费点质量管理抽检队伍,每月在全国范围内的酒店、超市、小卖部等市场终端随机买酒取样,再送到总部由“国嘴”或总部级品酒师进行品鉴分析,然后再改进。除了总部级品评外,还有区域级、工厂级,共同组成三级品评体系。 聆听培育酵母的故事 长期以来,雪花啤酒一直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第一感受为追求,在每一个细节上精雕细琢,从选材到发酵,从罐装到运输,雪花人在啤酒酿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兢兢业业,有着近乎于偏执的严谨苛求。以罐装之后的贴标环节为例,为了让啤酒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第一视觉感受,雪花对啤酒包装要求异常苛刻,啤酒瓶上的商标偏差严格限定1-2毫米,也就是常人肉眼所看不到的范围,为了实现这一点,雪花对于贴标工艺最小单位精确到“丝”,而一丝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1/10。 另外在参观活动中,香港学生们遇到了同为90后的“学长”倪天乐,倪天乐是雪花上海工厂酵母培育员,工作职责就是挑选、培育、使用酵母。酵母在啤酒酿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发酵环节中,酵母将麦汁中的糖份转化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还有各种风味物质,由此,麦汁转化为啤酒。倪天乐对于酵母重要性的理解是将其视为掌上明珠,每天都是小心翼翼照料着,无丝毫怠慢。据倪天乐介绍,酵母如同人类的身体一样有着营养期、成长期、衰老期。为了更好地发挥酵母神奇的力量,他需要根据酵母的不同时期做出不同选择。 匠心营造在消费者层面所展现的是美好的“第一感受”,而在啤酒的酿造过程之中,匠心营造便是徐钰倩、倪天乐等雪花人在每一个酿造环节中所倾注的极致追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