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9-02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为G20预热中国发布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报告 |
数字普惠金融迎来黄金时代 |
|
作者:
■本报记者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298 |
|
|
|
|
|
|
中国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报告显示,当下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约有近两亿户的农户、7000万家的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00多万户的小型企业以及1亿多户的大众工薪阶层家庭,缺乏金融服务甚至没有金融服务 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近日在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金融行业一线的金融大咖、金融学者共聚探讨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问题。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战略、新技术”,不仅小额贷款公司等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而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话题成为众人聚焦点。 传统微型金融迎来新时代 据了解,普惠金融萌芽于15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展开信贷业务来遏制高利贷。20世纪以来小额贷款先后在孟加拉、巴西等国家出现。但单一提供贷款是不够的,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的概念:以有效的方式使金融服务惠及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通过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论坛上表示,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勾勒了未来5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蓝图。据透露,截止到今年的6月底,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19万亿元,是2010年同期的3倍,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达到了22万亿元,是2010年同期的2.5倍,共有261万户中小企业和1.7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46万户中小企业和9165万户的农户获得了信贷支持。此外,农村地区个人银行的结算账户已经达到了35亿户,也就是说农村地区人均拥有结算账户3.7个。目前,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家家有账户、人人有银行卡,补贴能直接到户。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谈道,“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要把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阶段。造成不公平的最大因素之一是金融的不公平,是金融这样一种稀缺资源在人群当中分配不公平。很多人其实是享受了过度的金融服务,但是有更多的人享受不到金融服务。这个时候提出普惠金融,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上一般把普惠金融也叫做包容性金融,包容性金融不但推动经济增长,而且能够让原来不能接受金融的人更多受益;这种包容性增长和普惠金融恰恰是中国经济今天新常态需要的增长和金融。”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2016年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之年,当前金融创新与数字技术正积极推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并将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新焦点和新亮点。 全世界有6亿的贫穷家庭可能需要金融服务,但发展了40年的微型金融机构也只是服务了1.5亿,不仅是在中国,全世界的微型金融商业模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谈道,“传统的微型金融模式可能要去迎接数字化普惠金融的时代”,借用已经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据与会者总结介绍,40年来全球普惠金融主要发生了四大变化:一是从公益到建立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二是从局部地区到世界;三是从小微贷款到更为丰富的整个普惠金融体系(包括小微贷款、储蓄、支付、理财、保险等);四是从人工实现到了数字技术实现,数字技术的发展实际上让普惠金融跃升到了“数字普惠时代”。 发布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报告 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贝多广公布了中国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报告——《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和探索》,G20在即,这份报告被认为是中国金融及互联网金融公司交出的首份“普惠金融成绩单”。 中国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报告回溯了普惠金融的由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含义,及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内的实践案例,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数字金融具备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在普惠金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中国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报告认为,与传统的普惠金融(例如银行、小额贷款机构等)相比,数字普惠金融无疑在可复制性上具有巨大优势。 据介绍,以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博士在孟加拉创立的“穷人银行”——格莱珉银行为例,在过去的39年时间里,格莱珉银行共计帮助了800万农村妇女获得160亿美元贷款,但由于传统小额贷款的属地化、非标准化,“格莱珉模式”很难在孟加拉之外的其他地区复制。 相比之下,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数字普惠金融案例:从2010年的“阿里小贷”到后来的网商银行,蚂蚁金服主导的小额贷款,采用在线放款的模式,在5年多时间里累计为400多万小微企业提供了近7000亿元贷款,也就是说,蚂蚁金服用5年时间做出了6个格莱珉银行。 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表示,数字普惠金融报告提到蚂蚁金服的发展模式,有三块:第一,基于大数据的信用体系,真正去帮助小微企业和普通大众能够提升金融可获得性,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让信息变得更加的透明;第二,安全能力,安全是安身立命之本,很安全才能可持续,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第三,全球化的愿景,今天中国技术的发展可以比肩世界的前提下,中国企业可以走出去,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数字普惠金融。据了解,蚂蚁金服在印度的合作伙伴一年时间服务了1.3亿的人群,现在印度不管是线上和线下,或是印度的出租车,都可以用移动钱包来支付。 数字化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地理限制,亦为贫困何边缘人群提供相对平等合理的金融服务,增加他们的生产能力,提高收入的可能性。如何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及如何把数字普惠金融与扶贫结合起来,成为国内外与会者共同探讨的话题。 将填补世界空白 2016年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透露,普惠金融是即将于9月4日、5日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的重要议题。作为G20峰会的轮值主席国,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做了3个文件,将提交会议讨论,通过后,将为今后一段时间G20国家乃至全世界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指引。 据介绍,这三个文件分别是《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其中《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由G20框架下的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负责起草,得到了G20成员、非G20国家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与金融业界、私人部门、学术界的大力支持。易纲表示,讨论通过后,“《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将成为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的高级别指引性文件,填补了重要空白,将成为普惠金融领域国际顶层设计的关键一环。” 根据世行的最新数据,中国的大部分普惠金融指标均排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特别是账户普及率和储蓄普及率等指标,显著优于G20国家平均值。易纲表示,在规范发展数字金融和支持普惠金融创新方面,中国这些年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数字金融在中国发展比较快。 易纲展示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数据比对表格。其中,使用手机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14%,在有数据的13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34;使用手机或家庭宽带上网的成年人比例达98%,在有数据的14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4;而消费者保护信息披露指数达满分5分,在99个有数据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 易纲透露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8条内容,并表示规范发展数字金融,支持普惠金融的产品创新。据了解,《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8条内容包括: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框架;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 目前全世界还有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中外与会者指出,依靠技术的力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关键。 (图)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开幕期间举行揭牌仪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