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9-02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近代资产阶级如何影响中国社会转型 |
|
作者:
■林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22 |
|
|
|
|
|
|
《资产阶级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一书,作者为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及中国现代化史的专家虞和平。他在此书中,把资产阶级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成长过程和特点,及其在近代经济、政治、外交、教育、慈善等方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 一、阐述了实业救国思想是资产阶级自发的活动。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奋斗始终如一的一条救国道路,其成因、主旨都与民族的救亡、生存和振兴密切相关,带有很浓厚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作者对资产阶级的经济发展思想和主张的重点阐述,以此揭示资产阶级是如何推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他们在其中的遭遇和作用,重在表明中国资产阶级的日趋理性化民族观念和行为,不仅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振兴民族经济,还成了一种有效的抵制外来侵略、振兴实业的途径。 二、全面系统地研究商人外交意识及资本家阶级的外交活动。世博会是近代中国商人外交进步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助力,为中外经济关系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对世博会的外交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具体论述,这是鲜有人提及的。作者从1910年6月开幕的南洋劝业会写到中国在1910年至1915年主要参加的4次世博会,引经据典并详细分析,以此表明中国工商界的外交观念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国际环境中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外交参与方面,本书重在阐述资产阶级外交参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自我独立开展外交活动的状况及其作用,由此透视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意识。商人外交意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对资本家阶级的外交活动状况及其作用的全面系统性研究,是与以往相关研究的区别所在。 三、近代中国文化教育实践层次及辛亥革命对其作用的实证分析。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开辟多种新式实业教育途径,培养大量新型实业人才。因此,商会对实业教育和大学教育做了很多推进促进工作。作者用列表及数据资料表明,中国工商界人士提出的掌握新式工商业知识的重要性,奠定了清末民初实业教育的大力发展的基础;为此展开的多途径多层次的实业教育,为本国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大量的实用人才。商会兴办的新式实业教育活动与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起,共同推进了近代中国实业教育的发展,使近代中国的第二代实业家的文化素质大为提高,为民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较好的人才条件。关于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教育变迁的影响,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改革方面,而本书则从具体的教育实践层次及辛亥革命对其的作用做出了实证分析。主要通过考察商人在中国近代大学教育兴起过程的所作所为及其缘由和成就,透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教育的推荐作用。 本书是研究资产阶级及其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系统性、全面性、创新性的第一本研究专著,尤其在创新性方面,在发掘新史料的基础上,对以往很少甚至未曾研究过的问题,如资产阶级与近代中国外交、与近代中国教育等问题,做出了新分析,研究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见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