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8-31
2016-08-31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网贷监管终落地

平台将现转型潮

作者: ■见习记者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692
    
    8月24日,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
    在《暂行办法》中,以负面清单形式划定了业务边界,明确提出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出借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等监管层一直坚持的监管思路。与2015年12月28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征求意见稿中的12条“负面清单”,在《暂行办法》中增加为13条,增设不得从事债权转让行为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发布的《暂行办法》中,对于网贷借款限额的要求成为业内关注重点。
    记者综合多位平台人士观点,监管细则的出台都在意料之内,符合监管层之前对P2P行业小额、普惠金融的设定,也符合行业趋势与舆论走向。而关于借款额度等方面的限制,则对多数平台影响都较大,在此监管要求下,会有大批平台进行业务转型甚至退出。
    监管政策的出台对于借款额度等方面的限制,则对多数平台影响都较大,在此监管要求下,会有大批平台进行业务转型甚至退出。
    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表示,《暂行办法》发布的13条禁令,其实行“负面清单”的监管方式将明确监管边界,相比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中介属性更加明确,这一定位将加快网络借贷平台和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分化,网络借贷和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分工也将进一步分明。
    爱钱帮CEO王吉涛坦言,这一年来,随着行业呈现的小平台有序退出,大平台的壮大,百万到千万量级的项目是大平台的优选,也起到了控制集中度的作用,如果严格按照《暂行办法》执行,这部分项目的清退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可能会引起的连锁反应还无法预见。
    理财农场联合创始人郑伟博认为,《暂行办法》的出台让各家平台正式走到赛道,在明确的游戏规则下进行公平竞赛。随着靴子落地、监管进入实操层面,政策不确定性得以消除,网贷平台将逐步趋于理性,一哄而上的参与者逐步淘汰,少数强资质、有实力的平台将凸现出来。
    大额标平台陷入尴尬
    此次《暂行办法》中对网络借贷规模上限明确为,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借款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记者根据网贷之家数据进行不完全统计显示,平台单个借款人待还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平台多达数家,借款人待还金额超过千万元的平台超过百家。
    神仙有财CEO惠轶对记者表示,曾经做过统计,目前现存的不符合限额限制的P2P资产有几千亿元之多,在目前的借贷限额限制下,平台将面临业务调整,大规模转型。
    捷越联合创始人王晓婷也有同样观点,认为如果最终的办法按此规定执行,对以大额借款标的为主的网贷平台业务以及部分有较高金额的个人借款业务影响比较大,不少网贷平台将面临业务转型问题。
    对于借款额度限制,郑伟博认为普惠金融必须坚持小额分散,不同金融主体、不同业务牌照对应提供相应金融服务,体现了“分层服务”的金融监管思路。
    记者查阅多家企业贷业务为主的平台官网发现,很多平台的融资需求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以大额标的知名的红岭创投,8月22日,在官网发布的湖南三号特标项目的融资公告显示,该项目融资额为1.5亿元。对此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谈到,此次《暂行办法》的出台,对行业发展方向是更明确的监管导向。对于行业的规范发展会起正面促进作用,近期将重点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将近快向合规方向靠拢。同时他对限额持保留意见。
    据记者了解,目前平台资产端业务涉及大标平台的业务都在挑灯夜战,调整业务布局。在明确的监管政策出台之前,业内平台已经有原来做大额标的平台也在慢慢转型或者开始发力一些其他业务。
    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则认为,网贷企业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大局已定,同时也给出12个月的过渡期,这期间各家平台需要逐项落实监管要求,并与地方监管部门做好具体事项的沟通,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预计整体行业增速会暂时放缓。
    小微资产端竞争加剧
    据记者了解,各个平台纷纷在寻求新的业务。
    有利网CEO吴逸然认为,确实有一些同业公司可能会受到影响。监管规则明确之后,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会逐渐地凸显出来。比如要做小额分散,资产端的开拓能力很重要,同时,如何利用信息化的能力,组织和处理大量的小额分散的交易也非常重要。
    在预留的12个月的调整期内,大量P2P平台将面临业务调整和转型,一些平台原有的优势也会失去,需要重新规划和调整,行业人士指出目前对于企业贷款业务也基本无望,小额且多频次的消费金融业务,或许消费金融将是一个方向。
    牌照争夺战正式开启
    根据《暂行办法》要求,接下来还有12个月的窗口期,在这一期间内,可能会有部分大额借贷业务平台陆续转型小微融资服务,个人消费信贷、中低档汽车抵押贷将成为竞争着力点。
    懒投资CEO张磊表示,根据企业最高500万元的规定,可以看出,500万元的限额也是绝大多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信贷产品方面的分界线,也就是说500万元以上的金额是需要持牌机构运营的。
    近日,央行条法司副司长刘向民也明确支持Fintech(金融科技)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此举将极大规范Fintech的创新行为,同时也将推动Fintech创业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这一点与懒投资从一开始就主打的资产合作路线不谋而合。
    但摆在平台转型面前的困难也显而易见。惠轶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业务与抵押贷款业务的风控方式不同,平台突然转型,如何控制贷款风险也需要时间适应学习。
    投之家联合创始人CEO黄诗樵则认为,按照《暂行办法》执行,80%以上的抵押类业务要暂停,平台也只能往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业务转型,但目前国内的征信体系不完善,在这种信用环境下大规模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将生成巨大的不良贷款风险。
    此外,从去年开始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入消费金融领域。自2010年银监会发放首批消费金融试点牌照以来,至2016年已有15家公司获得牌照,此外,蚂蚁金服、苏宁金融为主的电商平台也在占据场景消费优势下,发展消费金融业务。而对于超过监管限制的大额标的平台转型压力较大。从业人士认为,随着资产端的收紧,行业下一步将呈现强争牌照的热潮。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