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8-17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内陆试验区”为贵州经济发展添引擎 |
|
作者:
■本报记者 王松 管弦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719 |
|
|
|
|
|
|
8月15日下午,一则有关国务院对外披露《关于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国函[2016]142号)的消息被迅速地扩散,这是2012年国务院针对贵州省发布“国发二号文”之后又一重大的支持性政策。 批复强调,试验区建设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首要任务,着力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内陆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开放发展、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生态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今年上半年,贵州省GDP以两位数增速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重庆市,这让沿海发达省份也望尘莫及。这个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的“三不沿”省份将如何借力这一政策引擎,在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推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进外经贸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培育,不断提高贸易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以提升区域对外开放的整体功能和区域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结合外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继上海、广东、福建、天津之后,内陆地区也被视作第三批自贸区落地的重点区域,包括湖南、陕西、重庆、宁夏、甘肃、河南均提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升内陆开放水平。 “贵州是典型的内陆省份,要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必须扩大开放。”全国两会期间,贵州省常委副书记、副省长孙志刚就表示,贵州正在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此进一步增加贵州发展的新动力,激发贵州发展的新活力,提升贵州经济的竞争力。 “三不沿”是贵州发展的区位瓶颈,开放型经济更是“短腿”之一。孙志刚坦言,争取国家批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就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通过试验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各方面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从而引进更多的资金,引进更多的企业,引进更多的人才,吸引更多的游客,让贵州成为天下英才创业创新的热土、天下游客旅游度假养生的胜地。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构建立体开放通道体系,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引进优质要素资源,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该纲要分别着力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以及积极打造开放创新平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明确将继续深度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发展,加强与全国重点区域及周边省份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机制。完善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安商、富商、亲商的良好环境,切实维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贵州已累计引进134家海内外500强企业落户,搭建了贵安新区等“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周等平台。2015年贵州货物进出口总额130.1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居中国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8.1亿美元,同比增长34.5%。随着贵州“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贵州茶叶、白酒等传统特色产品保持平稳增长,特色农产品和化工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同时,作为贵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代表的打火机产品,2016年上半年出口批次增长74.6%,货值增长69.45%,连续两年增速明显。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地理优势对开放型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开放的政策环境、人文精神和网络技术对开放型经济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强。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兴起,使电子商务消除了交易的空间距离,改变了商业活动的交付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拉近了不同区域人们的心理距离。开放型经济的基本要求就是减少市场限制,放宽准入条件,提高服务效率,努力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否则资金、技术、人才就很难向贵州集聚。怎样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舍得减权、放权、并权、缩权,逐步实现从权力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是关键。 >>延伸阅读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背后的“遵商”力量 ■本报记者 管弦 日前,记者从遵义市工商联了解到,为更好弘扬“遵道行义、筑梦兴商”遵商精神,凝聚遵商力量,助推遵义市“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战略实施,按照《遵商联盟盟约》要求,以“向市场开放、向世界开放、向未来开放”为主题的第二届“遵商联盟大会”将于9月28日在该市湄潭县召开。 会议将号召天下遵商,要注重以乡情为纽带,以商会为平台,加强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同心同向互帮互助,联动发展合作共赢,汇聚实现“遵商梦”磅礴力量。同时,积极宣传家乡,牵线搭桥,力争把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引回遵义,把更多更优质的资金技术投向遵义,把更多更好的项目建在遵义,全力推动遵义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在家乡精准扶贫行动中倾注心力、做好贡献,以开发式扶贫为重点,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在担当、责任和奉献中锤炼遵商品格,成就遵商长青基业。 “遵商”是贵州首个城市商帮,“遵商联盟”是西南首个城市商帮联盟。成立“遵商联盟”,旨在把天下遵商更好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汇聚成遵义经济建设的强大力量。 “在遵义这片充满活力的投资热土上,天下遵商谱写了许多动人的精彩篇章。今天的遵义,需要天下遵商共同参与和建设,明天的遵义,更是天下遵商创业创新的广阔大舞台。有梦想就有希望。我深信,开放的遵义,必将成为天下遵商共同的城市梦想。”首届遵商联盟大会召开时,遵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范元平的这番寄语,传递出来当地党委政府对天下遵商的期待。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遵义市共引进省外招商引资项目3664个,总投资10646.26亿元,实现到位资金5950.87亿元,年均增长35.37%。“十二五”期间到位资金数是“十五”和“十一五”总和的9.8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8%,比“十一五”期间提高40个百分点,引进到位资金总量占全省到位资金总量的1/5,总量排名全省第二。去年,遵义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92.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遵义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选择,遵义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必然要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