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8-16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沂蒙老区打一场脱贫攻坚的“新孟良崮战役” |
|
作者:
■张志龙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09 |
|
|
|
|
|
|
1947年,在沂蒙老区,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打了一场漂亮的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 近70年过去了,还是在这片土地上,脱贫攻坚的“新孟良崮战役”已经打响,目标就是让占山东省贫困人口总量六分之一的51.7万贫困人口脱贫。 8万干部“三问三清”摸家底 脱贫致富,成败在精准。临沂下辖区县多,扶贫开发情况复杂,摸清贫困家底显得尤为重要。 临沂市委副书记张宏伟说,8.6万名干部村村到、户户到,就是要落实好三个问题:贫困户为什么贫困?贫困重点村为什么贫困?乡镇经济为什么落后? 如果说沂蒙老区的脱贫攻坚是新时期的孟良崮战役,那么战前准备,老区一丝不苟。 “因残占比16.3%,缺资金10.35%,缺劳动力25.32%……”在临沂市扶贫攻坚指挥平台大屏幕上,建立在“三问三清”成果基础上的一个扇形图将临沂全市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清晰化展示。此外,贫困指数、脱贫指数、帮扶力量等都可以在一张地图上调阅。 临沂市扶贫办信息统计组组长赵岩是扶贫战线上的博士“智囊”。他说,“作战”指挥平台将贫困村、贫困户信息全部纳入,建立电子档案,达到精准掌握、精准调度、精准指挥的效果。脱贫数据可以随时上传,截至今年6月底已经脱贫7.5万人。 在联城镇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几十个高标准的香菇种植大棚特别惹眼。“我快要脱贫了!镇上考虑到我家的情况,让我在这打工管理香菇生产,一个月1500元,家里人均收入年底就能越过贫困线。”王玉基说。 精准扶贫“新36计” “改山山低头、改河河变样、改地地增产”,沂蒙老区人民曾经的贫困战役足迹坚实战绩斐然。如今,在“新孟良崮战役”战略战术层面,帮助基层群众找到脱贫路子的精准扶贫“新36计”正在谱写脱贫新篇章。 沂南县孙周镇代庄村是个山区村,山地多平地少,土壤贫瘠,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去年以来,村里不少贫困户有了新的营生——温室蔬菜大棚。 靠县里争取的项目,每个造价10多万元的大棚,村民只需出资7万元就能购买,贫困户优先,还能贴息贷款。村民季怀忠说,日子有盼头了,不仅脱贫,还能致富。 自然条件实在恶劣的山区村,就选择异地搬迁。走进费县朱田镇新建不久的滨河社区14号楼裴还成家,11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楼房让他“这半年一直跟做梦似的”。 裴还成原来的村庄叫崔家沟,和村名一样,那是个四面环山的山沟沟,“水电路难就不说了,穷得娶不上媳妇,村里40多个大龄男青年……” 而今,按照“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的总体思路,当地实施农村新型社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三区同建”新模式,完成了扶贫搬迁,更解决了村民生计。 沂水县依托乡村游,上千贫困户经营起农家乐,不仅脱了贫,如今游客多了,日子越来越红火;沂蒙山深处的蒙阴县,3200户贫困户成为养兔专业户;莒南县等县区探索的孝老扶贫模式,更让人眼前一亮。 扶贫更要扶志 在费县尚岩大集上见到朱敏时,这个来自省城济南的“第一书记”正在联系更多的工作岗位,好让她挂职的大田庄乡西安太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自食其力脱贫致富。 “在村里呆了一年多,发现部分村民缺乏脱贫主观愿望,所以扶志工作相当重要,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出路。”朱敏说,关键是转变观念,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临沂不少基层干部对记者表示,不少扶贫工作经验表明,解决贫困问题要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在当地,就需要把老区人民长久以来的艰苦奋斗、不甘落后、勇往直前等精神调动起来,让沂蒙精神指引扶贫“作战”方向。 临沂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摘穷帽”还要“拔穷根”,要打一场新时期的脱贫攻坚“孟良崮战役”,确保到2018年,51.7万贫困人口一个不留地全部实现脱贫,不能“尽力而为”,而要“全力以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