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8-15
2016-08-15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7月信贷数据显示企业贷款偏谨慎

基础建设投资乏力 房贷独撑新增贷款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76

    央行日前公布7月信贷数据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多数指标不及市场预期。广义货币(M2)持续下降,7月同比增长10.2%,狭义货币(M1)持续上涨,同比增长25.4%,两者剪刀差持续扩大,达到15.2%。M1的快速上涨反映着实体经济中企业持有大量现金,但缺乏将现金投出去的意愿,陷入流动性陷阱。对照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民间投资的增速仍旧下降,基建投资也乏力,房地产投资增速还在下滑。7月信贷数据显示,多家银行发力住房按揭贷款,成了7月份新增贷款的唯一主力。
    银行对企业贷款仍谨慎
    7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07.1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4个和2.6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同比少增1.01万亿元。
    招商固收团队指出,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不及预期。从贷款类别来看,主要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4773亿元,反映银行对按揭贷款投放继续保持相当力度;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514亿元,但短期贷款下降2011亿元,在地方债务置换规模较小的背景下,反映银行对企业信贷投放仍较谨慎。
    银行去杠杆,原来的过度融资得以收回,但新客户开展并不快。同时,贷款企业因为没有或者缺少投资机会,为减少财务费用归还一部分贷款。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减少2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5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799亿美元,同比降16.8%,当月外币贷款减少52亿美元。
    面对非金融部门即企业等信贷需求减少26亿元,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盖新哲认为:“为历史罕见。目前实体经济需求较为低迷,部分企业缺少合意的投资机会,进而新增信贷需求下降,甚至积累资金优先偿还贷款,最终资产荒问题不断加剧。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其他经济金融数据的印证,一是体现在企业积累大量资金导致M1持续高增,二是体现在企业无意投资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收缩。”
    在央行发布7月信贷统计数据的同日统计局公布的民间投资数据,依然处于下滑区间。1至7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1%,较上半年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滑,为2000年以来最低。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前7个月累计增速为5.3%,较上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影响,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也在下降。
更多企业通过直融寻求资金
    此外,其他融资渠道规模也全面下滑。根据央行数据显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4879亿元人民币,此前预测7月信贷为1万亿元人民币,而6月份社融规模则是1.63万亿元。分项目看,委托贷款增加177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10亿元,但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122亿元,同比减少180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2188亿元,同比少644亿元。
    不过,虽然7月份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出现大幅下降,单月再次负增长达5000亿元以上,大幅拖累了7月份的单月社融增长,但表外业务越来越规范的趋势是有助于银行乃至金融体系降低整体系统性风险的。由于票据通常具有真实贸易背景,承兑汇票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实体经济的对该金融工具的需求有所下降,值得关注。
    此外,7月份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延续了前月的平稳增长态势,分别增长2188亿元和1135亿元。直接融资进一步发展,是未来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的方向。在当前市场整体利率水平较低的环境下,部分优质企业已在从直接融资市场寻求资金支持。债券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成为很多投资者的主要选择之一。
    房贷独撑新增贷款
    7月,住房按揭贷款独撑的新增贷款数据。央行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4636亿元,居民贷款增减457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居民中长贷款新增4773亿元,虽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房贷占信贷的比重已突破100%,信贷跳水,仅剩房贷。
    “居民中长期贷款是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这显示出经济内生需求不足且地产泡沫加大,且随房市全面降温、地产增速下滑明显下,信贷增长压力仍大。”中信固收研究团队指出。
    当前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水平,未来还需要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有分析称,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投入,而且要前瞻性地扩大社会保障,运用政府与市场合力托举民生,充分释放居民部门的需求潜力。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